[SIZE=4][B] 1月11日
也是教育
[/B] 我不经常夸奖学生,对比起那种夸张的隆重,我更喜欢客观的描述:某某今天扫地很认真;某某的黑板擦得真干净;某某的作业写得很工整……骨子里我不是那种热情似火的人,所以我更喜欢这种略带平淡的表达。 期末考试的第一天,有学生在下面做小动作,我平静的提醒学生:作为班主任,我当然希望自己班的学生考出好成绩,但我更为在意的是这成绩的真实与否。我可以容忍自己的学生在知识结构上的欠缺,却不能接受他们品行的缺陷。还真别说,就这短短的几句话,几个蠢蠢欲动的孩子复归平静。 当晚的晚自习,我与小M之间因为复习题的抄写产生了分歧,事情的经过很简单:小雨对比同一科老师留给我班和隔壁班的复习题时发现有三道题遗漏,按小M的意思,要小雨把遗漏的复习题带答案一并抄在黑板上,而我坚持只抄题,让他们自己去书本中寻找答案。小M嘟嘟囔囔的嘀咕着什么,为了保证晚自习的秩序和氛围,我装做没听到。 第二天上午高二年级没有安排考试,小M给我打电话去银行取钱,我嘱咐他早去早回。时间不长,小M打过电话说取完钱回到学校了,我这才将昨晚的抄题事件原原本本的进行了还原,并对小M昨晚的不敬表达了不满。小M是个单纯、任性的孩子,昨晚的他也并非要公开与我叫嚣,于是他在很真诚的道歉后一再宽慰我不要和他计较。 思纣再三,我还是决定利用当天下午两场考试中间的休息时间招集孩子们回班开个短会。倒不是一定要揪着这件小事不放,而是我必须告诉孩子们,老师也只是个凡夫俗子,也有自己做人的底线,我的心也很脆弱,至少还没有坚强到可以承受他们肆无忌惮的伤害。我开门见山的表示,所有的话不是针对小M,只是用这件事提示大家。习惯了我这种不指责、不纠斗,且带有足够善意和真诚的表达方式的孩子们听得很安静。一向不安稳的小超终于忍不住发话了:“老师,你昨天不是还在表扬他们考试不作弊,怎么今天反过来批评起考试不作弊的好孩子了?”小超的一番言语实则是在为我昨天几次三番的点名而怄气,他哪里会糊涂到不辩善恶。我不计较小超的胡搅蛮缠,因为我坚信,无论孩子们做得多糟糕,他们都有一颗向善、向上的心,对于小超,只要他在争辩,就足以证明他在思考和分辨,一个孩子只要他肯认真的思考、比对、选择,他离真正的成长就不再遥远。 “我表扬他是因为在笔试的考场上他做得中规中矩,而在抄题这件小事中他过于情绪化的表达伤害了我。这并不矛盾。我不会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而一好遮百丑的抬高他,也不会因为他的小脾气而一锤定音的否定他。也许你习惯了小时候看战斗片时对好人和坏人的介定——非黑即白。但今天我要告诉你,人很复杂,好人也会做错事,坏人也会做好事,所以一定要用颜色来描述人,那么我用灰色。” “行,老师,我说不过你。”小超乖乖的偃旗息鼓。 曾经一度为我职业学校教师的身份尴尬和自卑,因为在多数外人看来,职校的孩子学习差、素质低,职校的老师塞责敷衍。几年前,偶遇现任某初中教师的夫君的高中同学时,人家就趾高气昂的如此对我说。可是在经历了跌宕起伏、变幻莫测的职校生活后我却真切的感受到了职校的魅力——正因为没有升学的压力和竞争,职校的老师才更能以一种平和的、人文的情怀润泽孩子的心灵,启迪孩子的情感。也正是因为职校教师的特殊身份,我们才能摒弃一些世俗的评价标准,将人的培养真正的摆在工作首位。有了这样的体悟,我不再为自己职校教师的身份纠结,相反我很坦然。 作为职校教师,我不会因为哪个孩子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大肆羞辱或指责,虽然偶尔也会指名道姓、旁征博引,但规范行为、引领成长的背后一定饱含着我亦师亦友的善意和足够的真诚。善意和真诚不足以创造奇迹,但我相信它们会换来同样真诚的认同和善意的修正,而教育就蕴含在这样的水到渠成中。
[/SIZ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