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981
    • 经验3400
    • 文章301
    • 注册2005-07-06
    [转帖]张保庆成“明星官员”带来的反思
        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最近成了万众瞩目的“明星官员”,点名批评8省市落实助学贷款不力,频频宣讲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又直言高校学费偏高超过了百姓的承受能力。他的直言不讳激起了舆论的强烈关注和公众的广泛好评。
      张部长敢说实话的率直个性难能可贵,值得人们赞扬,更值得政府官员效仿。不过,每每看到网友们激动万分的留言,我心里却有一种莫名的焦虑:我们对政府官员的期望值到底跌到什么地方去了?
      [COLOR=red] 张部长说的实话:[/COLOR]
         [COLOR=blue]中国大学高收费责任在高校
         中小学乱收费是地方逼的
         高校学费偏高超过百姓承受能力
         推进国家助学贷款一定要带着感情做[/COLOR]
         在我看来,张部长之所以成为公众心目中的“明星官员”,乃是缘于一个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承认了一个再明显不过的事实。
        公众遇上了一个特定的人:一个富有责任心和勇气的官员;而这个特定的人遇上了一个特定的时间:他多次说过“反正我也要退了”(张部长1944年生人,的确到了“要退”的年龄)——在各类“潜规则”纵横的官场,临退才能尽抒胸襟、言人所不敢言,这只怕也是一种特定的“潜规则”。对于饱受教育返贫之苦的大众而言,“高校学费偏高超过百姓承受力”这样的论断并非多么高深,那只是他们时刻亲身经历的事实而已。然而即便如此,当百姓发现终于有政府官员承认存在“学费偏高”的问题,仍然倍感欣慰。
      或许,老百姓对政府官员的期望只是“说实话”;除此之外,我们似乎没有更高的期望。人们似乎已经忘记,与“说实话”相比,“做实事”更为重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官员的最大职责不是承认问题的存在,而是解决存在的问题。高校学费偏高早已是高等教育中的顽固的旧疾,宏观层面的国家财政投入不足和微观层面的高校乱收费是众所周知的症结所在。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在职权范围内竭尽所能,将百姓无法承受的高学费降下来。对于宏观层面的财政问题,教育部门应尽力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为学校赢得更多的财政资源;对于微观层面的乱收费问题,教育部门应充分行使管制和处罚权力,加大问责力度,根除各大高校的“收费瘾”。如果批评、痛斥之后,高校学费依然岿然不动、百姓依旧不堪重负,那“说实话”的价值也就等于零。
      在特定的政治生态环境中,说假话容易,说实话难;说实话容易,做实事难——这种规律的支配下,官员更容易选择知难而退。而两耳塞满“官话”、“套话”、“假话”的老百姓也日渐“成熟”起来,大家对官员的心理期望值逐步下跌。直到有一天,一句大实话就足以让我们感动半天,一个尽职官员的出现就足以让我们激动万分。
      公众期望值的下跌会为官员创造更为宽松的舆论环境,让他们更加轻松地知难而退,也会让李金华、张保庆这样的“明星官员”脱颖而出的,这让我心情沉重。对于审计署长而言,完成审计工作并公布结果是义务;对于教育部主管官员而言,承认事实也是义务。当履行职责、承认事实不再是义务而成为广受传诵的美德,那只能证明公众对官员的期望值已经跌得下落不明了。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令人尴尬的现实啊!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03
      • 经验2369
      • 文章153
      • 注册2004-11-05
      现在无言!今天听一新闻,一山区县市课改老师到北京听专家讲课(全国知名专家,不便说真名),就发问"按照专家所说的方式在实际教学中完成不了进度,无法考试,无法考试学生成绩就差,学生成绩差就要扣工资或奖金甚至是下岗,自己应该怎么解决新课改理念和教学实际的问题?"
      专家答日:"你就按我说的做,如果你们的校长扣你奖金什么的,你给我打电话!!!!!!"
      听之人无语!!!!!!!!!!!!!!!!!!!!!
      何况官员,就是行业专家,何尝不是如此?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张保庆热”为何持续不退?[/B]
       
          2005年11月14日21:15   来源:人民网  傅毅飞
       
        “张保庆最大的特点是忧国忧民,他当官是要寻找更大的舞台给老百姓做事情”; “说实话,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干了几年,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可是张部长总是不满意。我们这位部长太爱着急”; “不只是助学贷款,保庆部长做事情总是带着感情在做”;“我要替分困生感谢张部长”……(11.14《中国青年报》)

        上述的只言片语虽不足以涵盖张部长的方方面面,但却是张部长的朋友、部下、了解他的人以及素未谋面的网友对他由衷的评价。自从他9月初公开发表“我们也不愿得罪人,我们是迫不得已”、“反正我也要退了”等措词“激烈”的言论后,他就一直是舆论的焦点。而立即被免职更是拉近了人们对张部长关注的焦距。一时间,张保庆不但成为媒体追访的对象,更是街谈巷议的热点。现在离张保庆被免职已有些时日,可张保庆的魅力却丝毫不减,“张保庆”这三个字成为时下国内最炙手可热的名字之一。

        在官员脸谱化、模式化的官场,像张保庆这样“特立独行”式的人物的出现,显得那么的难能可贵,虽然有时候,他会像某些人宣称的那样“感情用事”,但勿庸置疑的是,对百姓“感情用事”的官员较那些对百姓毫无感情的政客总要强过百倍。这也是张保庆为何被媒体竞相追访及百姓热议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我们不难明白,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卫生部部长高强、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等人之所以能成为备受百姓推崇的明星级官员,不是因为他们位高权重,而在于他们是在用良心说话,说的是大真话、大实话。

        坦率的讲,张保庆其实并没有干出什么丰功伟绩,他所做的、所说的不过是一个官员的份内之事。然而从张保庆备受欢迎以及其引发的热潮持续不退的现实,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做官其实很容易,民众对官员并没有太高的要求,以致于张部长的一席大实话都会让老百姓感动得热泪盈眶,大赞其为“好官”。遗憾的是,百姓这些浅层次的诉求在很多时候都被忽视。

        张保庆的出现是适时的、必要的。虽然他的言行所能产生的现实效果是有限的、暂时的,但这位“敢于说真话”的官员所具有的符号意义将是无限的、长远的。人们期盼的是,对“张保庆”现象的讨论和关注不应只限于媒体,更要在官场中掀起“张保庆”热。笔者热衷的希望“张保庆”应该永远“热”下去。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17 seconds wi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