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INE-HEIGHT=25pt][B][FACE= ][SIZE=18px]老、庄“自然”的含义[/SIZE][/FACE][/B][/LINE-HEIGHT][/P][P][LINE-HEIGHT=25pt][FACE= ][SIZE=4][FACE= ][SIZE=18px][FACE= ][SIZE=18px][/SIZE][/FACE]学习道家时,首先要留意其创始者老子关于自然的说法。[/SIZE][/FACE][/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pt][B][FACE= ][SIZE=18px]一,“自然”是说自己如此[/SIZE][/FACE][/B][/LINE-HEIGHT][/P][P][LINE-HEIGHT=25pt][FACE= ][SIZE=18px]在《老子》书中,“自然”一词出现五次,所指的并非我们现在所谓的“自然界”。老子如果要谈自然界,他会使用“天地”与“万物”二词。那么,他笔下的“自然”是指什么?是指这二字的简单连用,“自”是指自己或自身,是任何东西本身;“然”是今人所说的“样子”。因此,“[B]自然”是说“自己的样子”或“自己如此”。宇宙万物都有其“自己如此”的状态,亦即未受人力所介入或干扰的本然。[/B][/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pt][FACE= ][SIZE=18px]老子在说“道法自然”(二十五章)时,意指:如果你想了解“道”的运作模式,就请你观察万物“自己如此”的状态。换言之,道家认为「道」是万物的来源与归宿,又遍在万物之中,所以从万物本来的样子就可以看出道的运作模式。这样的“自然”也可以用在人的社会,譬如,圣人治理百姓时,使百姓只知有人在统治而不知统治者做了什么,所以结论是“百姓皆谓我自然”(十七章),百姓都说我们是自己如此的。可见这里所谓的自然,是指未受人力或人意所干扰的本然状况。[/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pt][B][FACE= ][SIZE=18px]二,“自然”包括既成事实[/SIZE][/FACE][/B][/LINE-HEIGHT][/P][P][LINE-HEIGHT=25pt][FACE= ][SIZE=18px]除了人之外,万物“自己如此的样子”并不复杂难解。庄子在〈秋水〉说:“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亦即:牛马生来就有四只脚,这叫做自然;给马头套个勒,给牛鼻穿个孔,这叫做人为。[/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pt][FACE= ][SIZE=18px]现在,针对人来说,“自然”一词不宜限于描写人的生物本能,因为“思考、选择、行动”也是人类生而俱有的本能,由这样的本能所衍生的社会现实就千变万化而难以预知了。庄子明白这种情况,于是把“既成事实”也纳入“自然”的范畴中。在〈养生主〉有底下一段,译为白话为:[/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pt][FACE= ][SIZE=18px]公文轩看到右师,惊讶地说:“这是什么人?为什么只有一只脚?这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接着又说:“这是自然的,不是人为的。自然将他生成一只脚,而人的身体应该有两只脚。所以知道这是自然的,不是人为的。”[/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pt][FACE= ][SIZE=18px]庄子在此显然把已经发生的事(右师失去一只脚)当成“自然的”。原文并未说明右师是“生来一足”还是“被砍去一足”,但只要是既成的现况,就不必追究过去发生了什么事。过去发生的事可称为“遭遇”,而一切遭遇都可以纳入“命”这个字。庄子书中一再强调“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他所谓的“安”字即指“顺其自然”而言。“自然”包括过去的既成事实。[/SIZE][/FACE][/LINE-HEIGHT][/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