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转帖]北大食堂印节省粮食广告 风趣幽默受欢迎
    时间:2006年11月13日11:22   【来源:新华网】  记者 肖锋文
 
  “为您提供美味,这一点我们非常自信;但真的好吃到连餐具都要带走回味的程度吗?――不至于吧!”这是一则贴在北大第一食堂餐桌上的幽默公益广告。近日,在该食堂的桌子上,都印上了类似的广告语。据北大介绍,今后这一做法还将在全校其他食堂推广。

  前天,记者来到北大第一食堂,300多张餐桌的桌贴已旧貌换新颜,上面都贴着印有公益广告语的桌贴。一些初次看到的学生一面吃饭一面好奇地读着桌贴的内容,“你完全可以吸引在座诸位的目光,但是请注意,不是在转身之后――餐后请收拾餐具”等幽默的广告语让学生嘴角露出一丝会意的微笑。

  “我们特意来这吃饭的,就是听说换了新桌贴来看看。”几个女生排在窗口前正聊着新桌贴的事。“广告挺好看的,内容是公益的,基本看不到商业性的东西,说的还是我们生活中的事,感觉这个食堂一下子活跃了好多,好像来买饭的人也多了。”这个推测得到卖饭师傅的证实。一位师傅说,粗略统计了一下卖饭量,最近的确增加了不少客流量,“基本都是为了看新桌贴来的”。

  [B]校方说法 公益桌贴经多次论证[/B]

  据学一食堂经理介绍,桌贴不仅对桌面有保护作用,可美化食堂环境,而且易于擦洗,能减轻食堂工作人员工作量。餐饮中心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此次桌贴使用的是无公害材料,制作公司近日内将提供无公害证明。

  北大餐饮中心崔主任介绍,以公益广告为主的桌贴亮相后,受到师生的广泛好评。此举将在北大的13个食堂进一步推广。同时,学校将面向北大学生征集桌贴优秀作品和创意,被选用作品作者的名字将被印在桌贴之上。

  崔主任介绍,此次第一食堂公益桌贴共分7个主题,包括“平衡饮食”、“节水”、“节粮”、“拒绝一次性筷子”、“自觉排队”、“自觉收拾餐盘”、“不带餐具出食堂”等。7个主题由餐饮中心工作人员确定,由专业设计师设计,再由餐饮中心审核。由学生担任的食堂监督员还对图案、文字和创意提出了意见,在以师生意见为主的情况下,各方多次论证修改后才最终定稿。

  第一批公益广告桌贴目前已全部贴完,今后每月将更换一次,图案均为公益广告,创意设计希望从北大同学中汲取。

  另据介绍,已有部分高校负责人在参观完北大第一食堂的公益桌贴后,准备直接将北大的桌贴图案照搬采用。

  [B]学生声音 大多数学生表示赞同[/B]

  “很好的措施啊。”初次看到桌贴的王羽同学说,学校生活中的确存在一些公益广告词里说的不文明现象,比如浪费粮食、不关水龙头、买饭插队等,“用风趣幽默的方式提醒,比较容易让人接受。而且吃饭时天天看着,时间长了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规范同学的文明行为肯定有好处。”大多数学生对此都持相同看法。

  但也有个别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北大学生不用提醒就知道文明用餐的。”研究生巩同学称,公益广告上的内容在北大实际生活中并不常见,不需要时刻提醒学生,“不过从美观角度看,还是比以前好看多了”。

  对此,北大餐饮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绝大多数北大师生都可以做到文明就餐、遵守行为规范,但还有少数人存在问题,需要提醒和监督,“其实就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而且,北大校园是开放的,餐厅除了师生就餐外,每天还会有很多来开会、参观、访友的校外人员吃饭,“各人的想法不一样,还是有必要提醒一下的。”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财富1
    • 积分11098
    • 经验134616
    • 文章5621
    • 注册2005-11-21
    我认为北大餐饮中心的做法很好,很值得我们学习。
        看帖是学习,
       
        回帖是礼貌!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寓教于乐,应该受到欢迎!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793
      • 经验10560
      • 文章510
      • 注册2006-10-23
      学习中
      世上没有跨不过的坎,关键是你是否愿意抬起你那只脚----仅供自勉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一条亲切又尴尬的提醒[/B]
       
          时间:2006年11月27日14:13 【来源:新华网】  闵乐夫

        近日,在北京大学学一食堂的餐桌上,出现了温馨的公益广告语,让前来就餐的学生嘴角露出一丝会意的微笑。餐饮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次设计的广告语以爱惜粮食、环境保护、健康饮食等7个主题为内容,分别印在食堂内100多张餐桌上。

        在北京大学学生食堂的餐桌上出现“爱惜粮食”的广告语,之所以让前来就餐的学生嘴角露出微笑,我认为其原因有二:一是大学德育摆脱“假、大、空”,走向“近、小、实”,从具体行为规范、从生活细节抓德育,让学生感到可操作;二是广告语不是生硬的耳提面命,而是温馨友善的提醒,让学生感到亲切。学生进餐的同时,也汲取了德育的营养。

        其实,爱惜粮食,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是现代社会提倡的文明习惯。爱惜粮食是生活在地球上全人类谋求可持续发展、珍惜地球资源的共同价值观。为什么这个古今中外人们都认同的价值观,还要在大学生拿起筷子时,一再提醒呢?我以为是幼、小、中三个学段德育的缺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教师也许会很委屈地说:“我们的教育绝不缺少这一课,不信,你问问大学生,谁不会背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我这里强调的是,仅有道德认知是不够的。知行脱节,造成学生说得好,做得差;一讲实例就感动,一做就对不上号。我们发现课堂教学受到时空的限制,善于是非对错认知的传承,却没有“行”的体验、巩固。道德认知必须和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结合起来,构成完整的知、情、意、行全过程。因此,课堂教学的德育必须延伸到社会、家庭,引导学生去体验、验证、巩固、养成。这几个环节都不能少。从认知到情感,有个内化的过程;从“知道这样做”到“愿意这样做”,再到“自觉这样做”,还有个外化的过程。只有所有学段的教师形成持续一致的推动力,学生的“这样做”才能形成稳定的动力定型,才能养成不须别人监督的自觉的文明习惯,践行中在学生头脑中就会升华为一种道德价值观:以勤俭节约为荣,以浪费虚荣为耻。

        那么,为什么又说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呢?现在的家庭,没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困难时期的经历。现在的家长认为,孩子掉饭粒是小事,甭捡,“那多不卫生呀!咱又不缺那一口”;不少孩子在校吃营养餐,挑挑捡捡,吃一半倒一半,然后到小卖部买零食补充,家长无奈地说:“孩子嘴刁,是我惯的,只能再给零用钱,不能让他饿着呀!”;不少家长带孩子去餐馆吃饭讲排场,剩下饭菜扭头就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饭一粥来之不易,一缕一丝物力维艰”的认知,并没有在孩子心中扎根。

        所以我要说,爱惜粮食的广告语上大学生餐桌,是普教工作者没有形成德育持续推动力的结果,是家庭、社会没有很好配合学校形成德育合力的结果。总之,没有形成德育和谐环境。

        我期待着那一天,大学餐桌上干干净净,泔水桶没有多少油水,大学生不必一边尴尬地看着这条提醒,一边进餐。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财富1
        • 积分11098
        • 经验134616
        • 文章5621
        • 注册2005-11-21
            我教育孩子,掉饭粒甭捡,但碗里的就一粒也不能剩,按需装饭。
            看帖是学习,
           
            回帖是礼貌!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