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421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2270
    • 经验92245
    • 文章2321
    • 注册2008-08-05
    认识你,不论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还是永久的知己,我都会珍惜。当我疲惫或老去,不再拥有青春的时候,这段旋律会滋润我生命的根须。认识你真好。
    kpzcx@163.com

    珍惜与生命相约的每一天


    在线情况
    422
    • 头像
    • 级别
      • 财富9
      • 积分11030
      • 经验227970
      • 文章11170
      • 注册2008-12-25
      问候姐姐!祝假日愉快!
      因爱而生,为爱而活。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
      http://www.bzrzy.cn/bbs/blog/MyBlog.asp?Id=16722
      在线情况
      423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财富4
        • 积分4987
        • 经验44056
        • 文章4989
        • 注册2008-05-25
        [QUOTE][B]下面引用由[U]八月桂花香[/U]发表的内容:[/B]

         
         
        陈姐姐,我倘若去,一定在你有空的时候去,让你领着我,牵着我的手,以免美丽的景色让我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QUOTE]
        咱姐妹俩说好了,拉钩钩!
        快乐女人,精彩人生.
        在线情况
        424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财富4
          • 积分4987
          • 经验44056
          • 文章4989
          • 注册2008-05-25
          [QUOTE][B]下面引用由[U]春兰[/U]发表的内容:[/B]

           
          我想起了小学课本里的《美丽的西沙群岛》。谢谢姐姐的奉献![/QUOTE]
          不客气。这课文我也学过。
          快乐女人,精彩人生.
          在线情况
          425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财富4
            • 积分4987
            • 经验44056
            • 文章4989
            • 注册2008-05-25
            [QUOTE][B]下面引用由[U]梅园[/U]发表的内容:[/B]

             
            真有意思,看了轻歌晓唱老师的帖子,逗得心里痒痒的,好想去碰碰运气啊,看看自己是否也能寻到人参,呵呵[/QUOTE]
            难得一见,我只能通过张老师的文章去想像,遗憾!
            快乐女人,精彩人生.
            在线情况
            426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财富4
              • 积分4987
              • 经验44056
              • 文章4989
              • 注册2008-05-25
              [QUOTE][B]下面引用由[U]春兰[/U]发表的内容:[/B]

              问候姐姐!祝假日愉快![/QUOTE]
              谢谢!愿你与家人度过温馨的五一,也愿你的儿子开心应考。
              快乐女人,精彩人生.
              在线情况
              427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财富4
                • 积分4987
                • 经验44056
                • 文章4989
                • 注册2008-05-25
                [QUOTE][B]下面引用由[U]秋阳[/U]发表的内容:[/B]

                认识你,不论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还是永久的知己,我都会珍惜。当我疲惫或老去,不再拥有青春的时候,这段旋律会滋润我生命的根须。认识你真好。[/QUOTE]
                秋阳妹妹,幸福在我的心头洋溢,请你感受这愉快的心境,美妙的时刻。
                快乐女人,精彩人生.
                在线情况
                428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财富4
                  • 积分4987
                  • 经验44056
                  • 文章4989
                  • 注册2008-05-25
                      好一座五百年历史的庄园
                      聚居着两千人的赫赫大族
                      (题记一般放在文章标题下)

                                                   跨过张家深院的门槛
                                                       张效雄

                      一座数百间房屋的古老宅院,聚居着一位明代风水先生的子孙后代。五百年历史(删“历史”)的风风雨雨,将这座古老的建筑抹灰抹黑,抹得黯然失色了,但风水先生传承了近三十代的香烟依然旺盛不衰。二十世纪迈着它的雄健(的)步伐走入尾声的时候,仍有六百五十八户、二千一百六十多位叔伯兄弟、妯娌姑嫂生活在连成一片的黑压压的房子(里),或者说是一座外表冷清清阴森森的庄园里。
                      这是湖南省岳阳县渭洞乡的一个行政村,是湘赣边界多年来保留着的一个奇特的小天地。
                      它叫"张谷英",以一位风水先生命名的古老村落。
                      二十世纪的现代文明,逐步打破了聚族而居的千年格局。在四世同堂的家庭已经成为陈谷子烂芝麻的天方夜谭的今天,"张谷英"是一首朦胧的诗,是一曲神奇的牧歌。当这位风水先生的一位有文化的后裔向大众传播媒介透露了这桩"新发现"之后,记者、建筑师、画家、摄影师、历史学家们纷至沓来。人们企望捕捉天籁,体会神韵。于是,朦胧的诗向四周扩散,引出了一串串发人深思的故事。

                                                  明朝"三家分晋"的传说
                      追溯"张谷英"的来历,张门后裔会用同样的腔调眉飞色舞地讲起五百年前的一段传说。
                      明代以前,幕阜山余脉的渭洞山林尚未开发,荒草萋萋,古木森森。宣德年间,从江西过来了三个人。一个叫刘万富,另一个叫李千金,还有一个就是张谷英。三人是好朋友,结伴西行至此,见层山环绕,竹木青翠,溪水清澈,是个宜人耕读的处所,便决定于斯择地定居。张是风水先生,自然承担勘探宅基的职责。他以目测兼用罗盘,踏访了几处山坳,选定三块宅地,指出今后的发展趋向分别是"禄位高升"、"四季发财"和"人丁兴旺"。刘李二位对张公说:"你是风水先生,地的好歹胸中有数。我俩是外行,应该先挑。"张谷英觉得三处都不错,便应允了。刘万富挑了"禄位高升",李千金挑了"四季发财"。风水先生别无选择,认了"人丁兴旺"一片。
                      岁月如流。刘万富的后代果然做了大官,李千金的子孙也当真发了大财。然而物换星移,新旧交替,刘李二家因传人不济,终于没落下来,断了香火,财富权势化为历史烟云。而张家一门久传不衰,纵有读书之辈却无显赫之名,虽有衣食温饱却无巨贾首富。如同载负着这座大院的封建社会一样,在平淡索然的漫漫长夜里度过了几百年。
                      或许是本地民间艺术家的创作,或许是张门后裔文人的夸饰,这传说可靠与否,尚无从查考。但张谷英其人确是实实在在,物有坟塚作证,文有家谱可查。风水先生定居渭洞山间之后,即有传世百代的宏伟规划。他给后代们安排了可传三十四代的派谱,即:"文丹志友仲,功敷忠兴,其承继祖,世绪昌同,书声永振,福策敦崇,流芳百代,禄位光隆。"其理想之壮,是为后人的精神支柱。其后五百年间,世间天地变幻无穷,但此一派名一成不变,至今已传至"宗"字辈,计有三十七代传人,枝繁叶茂,成了当地的赫赫大族。
                       
                      (你是哪一辈呢?)
                     
                      待续
                  快乐女人,精彩人生.
                  在线情况
                  429
                  • 头像
                  • 级别
                    • 财富6
                    • 积分7160
                    • 经验78033
                    • 文章7084
                    • 注册2008-03-25
                    得遇姐姐,三生有幸,你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五一节快乐。



                    幸福来自淡泊的心境
                    在线情况
                    430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财富4
                      • 积分4987
                      • 经验44056
                      • 文章4989
                      • 注册2008-05-25
                      [QUOTE][B]下面引用由[U]八月桂花香[/U]发表的内容:[/B]

                      得遇姐姐,三生有幸,你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五一节快乐。[/QUOTE]
                      胜荣妹妹,假期回了一趟老家,谢谢妹妹的牵挂;妹妹言重了。
                      快乐女人,精彩人生.
                      在线情况
                      431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财富4
                        • 积分4987
                        • 经验44056
                        • 文章4989
                        • 注册2008-05-25
                                                         江南第一屋场
                            人生总得有栖息之所。"衣食住行",住是基础。
                            张谷英的子孙们的基础是一片硕大宏伟的青砖青瓦建筑群――灰蒙蒙一片房子,黑压压一座村庄。屋连着屋,檐接着檐,难分难解,成为一体。
                          这古老的村庄倚靠幕阜山余脉的三座小山峰――大峰尖、旭峰尖和笔架尖,用张门后裔的描叙所言:三片大花瓣抱成的一朵莲花。
                            登山远眺,青山环抱的一大片青一色砖瓦房铺陈开来,横亘上千米,颇有山城之景观。秋阳冬日之下,廓宇鳞次栉比,渭溪河泛着银光迂回曲折穿屋而过。重檐叠影之间,天井格格棋布,炊烟袅袅升腾,鸡鸣狗吠不绝于耳,似有"参差十万人家"之感。涓涓细流之上,四十七座大小石桥错落有致,与傍溪而筑的一条长廊和纵横交错的青石板路衔接起来,通达每个门户,每条巷口,又有江南水乡的秀丽姿色。
                            据考证,这些屋宇始于明朝,成于清代。目前保留得较规整的门庭有"上新屋"、"石大门"和"潘家冲"三处,均兴建于清乾隆十八年。它们各自以东南西方向排列,以此为基干铺开整个大院。这些房屋主庭高壁厚墙,围屋层层相因,分别自成系统,合则浑然一体。建筑群共三百六十多间,超过一万平方米。那些规格大致相同且又相连的每栋房屋都由过厅、会面堂屋、祖宗堂屋和后厅四进及厢房、耳房形成天井。顺屋脊望去,黑压压一片无数个"井"字,工整严谨,格局对称,形式、尺度、粉饰色调都趋于和谐统一。这种雷同风格的建筑恰似一座迷宫,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求同一统的核心思想,其宏大其古老其风格堪称"江南第一屋场"。
                            "张谷英"的杰作并非出自一个人的手笔,又如同出自一个人的手笔。这是张氏家族长期聚族而居而形成共识一体的封闭体系思想的物质体现。以一脉相承之缘,子孙世代相因,积年累月终成格局。现存的屋宇依旧基本完备,建筑材料也不外乎(“不外乎”改为“以”)木材为主,青砖青瓦青石辅之。在村内行走,但见屋宇墙檐相接,参差跨于溪流两侧,形成"溪自阶下淌,门朝水中开"的格调。奇特的是,这座庞然大物虽有山水相依,整个村子难见树木相衬。庭院间少有空地,房紧接房间。穿堂入室有巷道回廊勾连,四通八达共六十条,最长的巷道达一百五十三米。安居于内可以"天晴不曝晒,雨雪不湿鞋"。冬暖夏凉,舒适恬静。
                            这些房间虽然排列井然,却显得拥挤不堪,光线暗淡,阴沉的气氛难散。究其缘故,是张家繁衍很快,人口膨胀所致。树大分杈,人大分家,张门后裔难得例外。但他们安于同堂聚族的习惯,不愿另辟新宅,只是在旧宅边附加新的天井以为补充,久而久之,人增多了,屋扩大了。这种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家族集团,可见中国封建社会之一斑。
                            细心观察,"张谷英"整个外向墙壁宽阔厚实,窗户却开得狭小,远望恰似带有枪眼的堡垒。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封建社会封闭体系的特征和为求安全固守一隅的保守心理。而一旦越过张家大院门槛,室内又是一番情景,顿有琳琅满目,蓬壁生辉的感觉。浑圆的梁柱上刻有太极图,屋檐下雕饰着精巧的小鹿。窗棂、间壁以及隔屏大多以雕花板相嵌,喜鹊、梅花、麒麟、猛虎栩栩如生,再配上那些百年之久的雕花床柜,更显得古色古香,如同进入了一间民俗博物馆,一片民间艺术天地。难怪同济大学王绍周教授考察后称之为汉民族聚族而居的代表作,它集中了(删“中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平民意识、建筑艺术、审美情趣精华于一体。

                        待续
                        快乐女人,精彩人生.
                        在线情况
                        432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财富4
                          • 积分4987
                          • 经验44056
                          • 文章4989
                          • 注册2008-05-25
                          为古老而自豪的村民
                              "张谷英"村上了一点年纪的人爱翻古摆谱,在人前夸耀自己的祖宗。每当客人远道而来或是近邻造访,他们总乐于指引你观赏张家祖坟山,兴致勃勃地搬出毛了边的旧家谱和近年续上的新家谱,上上下下几百年地给人讲述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说到投机处,他们还会停下手中的活计,舀一碗鲜嫩清甜的水豆腐或是香气诱人的山茶让人品尝,仿佛人们也能从中品味出为古老而自豪的丝丝甜美。
                          待续
                              炫耀祖宗功德的自然感溢于言表,以古老作为他们的骄傲,"张谷英"的村民们常常会因此对权势和财富贫乏得到心理上的平衡感。
                              的确,"张谷英"也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在这座古老的大院里,世世代代谨守着先祖"识时务、顺天然、重教育、兴礼义"的遗训。子子孙孙们(删“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繁衍数百年,几代人相安无事,居处一堂和谐是世所罕见的,是见民风之淳朴自然纯净。时至今日,极少有族内相互之间大动干戈之举,连扯皮叫骂之事也属少见。笔者前往采访,恰逢一位老者去世,族内气氛凄然。在"当大事"的横幛下,各家均有代表前来帮办丧事,哀乐之声萦回里外。出殡之日,族内人等均熄烟火,无论老小聚一处就餐,以壮其声势。据说这种习俗已传数年,不须由(无需)人组织指挥,是族内惯例。
                              居一时容易,处一世甚难,其古风犹存,确是值得骄傲一番的。
                          另一桩奇迹是,数百年来,老老小小、男男女女活跃在这迷宫式的屋宇里,历史上竟无一次火灾事故的记录。察访室内各处,家家户户摆设齐整清洁,柴草杂物堆码得井井有条,场院内外打扫得颇为干净。这种习惯恐怕也是先辈风范,潜移默化,亦可见其赫赫大族家教甚严。常年积累养成了一丝不苟的家风。若不如此,倘有一处犯忌,岂不全族蒙灭顶之灾!这倒也是利益所在。
                              张氏家族毕竟是农民,绝大部分子孙是守着祖业田户生活,过着封闭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因此对革命和动荡反映迟缓,变化幅度很小。清咸丰年间,太平军至湖南,张团练自卫,既拒义军,也拒官军,纵有大乱,也得其天地保全。大革命时期,渭洞曾是共产党的活动区域,形势如火如荼。但革命之火没有燃进高宅深院。张家后裔们族自为守,自成"挨户团",形成了与革命力量相抗衡的"大本营",用以维持其大家族的稳定。直至解放大军南下,才使这水泼不进的天地有所松动,以后逐步瓦解。
                              在"张谷英"村,村民们信奉"穷人,穷人,没有人才算穷"的封建教条,以子孙繁衍作为其归宿和追求的目标。为了维护这种道德伦理观念,神权、族权、夫权是张家大族的基石。以传宗接代为主要目的的婚姻,自然是这种观念的牺牲。作为名门望族的张家,"娶得进的媳妇,嫁不出的女"成了本地流传的一句俗语。那些外姓小族欲攀高枝,愿意嫁女过来,而惧于张家势众,又不敢娶媳过去。而张氏族内又有"亲不娶宗遗"和"同姓不得婚配"的教条,多少年轻寡妇和妙龄姑娘在这宗法城堡里埋葬了青春。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张门一些有识之士也曾尝试过作些改革,但终究万变不离其宗,冲不破城堡的攀篱。
                          张家的兴旺,说到底只是男性社会的兴旺。
                              如同我们诅咒封建社会的黑暗阴沉消极落后一样,在张谷英的子子孙孙为古老而自豪而骄傲的同时,是否也能感到过一种原始的愚昧和人性的悲哀呢?
                          快乐女人,精彩人生.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60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