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IGN=center][FACE=黑体][SIZE=14pt]23[/SIZE][/FACE][FACE=黑体][SIZE=14pt]、怎样把思想同自尊感融为一体[/SIZE][/FACE][/ALIGN][/P][P][SIZE=3] [/SIZE][/P][P][SIZE=3]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中的十分精细的问题之一。[COLOR=blue]怎样才能使学生为了自己好好学习而感到自豪呢?[/COLOR]怎样才能使学生从自己取得进步和学到知识中体验到自尊感呢?[/SIZE][/P][P][SIZE=3] 我坚定地相信:通往这一目标的途径,就在于要使知识、智力的丰富性成为学生个性的自我表现。从低年级起,就应当朝这个方向进行教育工作。[COLOR=blue]我在教低年级学生的时候,力求实施这样一条原则:每一个学生都要对集体的智力生活做出自己的贡献[/COLOR]。[COLOR=blue]学生应当感到自己的知识、思想、技能是一种荣誉和尊严[/COLOR]。如果学生集体只知道某某同学功课学得怎样,只听到他怎样回答问题,那么单靠这一点是绝不会达到上述目标的。下面说说我们的做法。[COLOR=blue]从一年级起,我们就跟孩子们搞一本集体创作的图画册,给它取名为《朝霞》[/COLOR]。我们已经形成一种习惯:在春、秋两季,大家起床很早,在霞光初露的时候,就出发到树林里、湖岸边去迎接日出。我们把图画纸分给每人1张(愿意要2、3张也可以),对他们说:“把你在大自然中最喜爱的东西画下来吧,并且在图画下面写一个句子,字数不要多,但是听起来一定要像歌儿那么美。”当然,每一个孩子都想画出和写出最好的东西。好看的图画,美丽的词语,——每一个人都把这当成自己的光荣。这本图画册直到现在还保存在我手头。[COLOR=blue]在二年级,我们利用冬季的傍晚自编故事和童话[/COLOR]。每一个孩子都讲点什么,或者讲他经历过的事,或者讲他的幻想,甚至讲他虚构的东西。[COLOR=blue]儿童们对这种创作活动的兴趣之大,真是难以形容:每一个人都感到善于思考和讲述是一种道德的尊严[/COLOR]。[/SIZE][/P][P][SIZE=3] 这样年复一年地进行智力的、精神的财富的交流,就越来越加强了儿童之间的关系。[COLOR=blue]到了三、四年级,我们开始举行“读书晚会”[/COLOR]:孩子们讲述自己读过的书籍的内容,朗读书籍,背诵诗歌和散文中的片断等。[COLOR=blue]这是一种智慧和技巧的独特的竞赛活动[/COLOR]。[/SIZE][/P][P][SIZE=3] [COLOR=blue]从五年级开始,我的学生成为学前儿童和一、二年级小同学们的积极的智力教育者[/COLOR]。12名五年级学生指导着好几个小型的诗歌创作小组。每个小组里有5到7个小同学,五年级学生指导他们编写关于自然界的小作文,给小朋友们读自己写的作文和短诗。这种做法确立了这些五年级学生的自尊感。[/SIZE][/P][P][SIZE=3] [COLOR=blue] [/COLOR][COLOR=blue]在六、七年级,有几个学生当了一、二年级“少年数学家小组”的辅导员[/COLOR]。孩子们解答和自编“动脑筋”应用题。在五至八年级的整个教学期间,学生们还担任了几个外语学习小组的辅导员:一、二年级学生跟着他们讲法语和读法语。[/SIZE][/P][P][SIZE=3] [COLOR=blue]在七至十年级,每一个学生都在“科技晚会”上做介绍或做报告[/COLOR]。我们的每一个少年都认为,尽最大努力把介绍或报告准备得更好些,是一件光荣的事。[/SIZ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COLOR=blue]所有这些工作形式,其用意都在于:让学生体验到知识、智力生活是他的一种道德尊严。教师要这样来教育学生:造成一种风气,使他们感到不学无术、对书籍冷眼相看是不道德的[/COLOR][/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SIZE][/FAC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COLOR=red]素读启示:[/COLOR][/FACE][COLOR=red][/COLOR][/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COLOR=red][SIZE=3]苏氏在这篇文章里所讲述的是我从未思考过的一个问题。但是苏氏说“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中的十分精细的问题之一”,我感到惭愧!看到大师详尽而成序列的规划,我想我也开始做点什么了!核心追求很明确,那就是“每一个学生都要对集体的智力生活做出自己的贡献”,其实也是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知识和学习成果的舞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不同年级的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帮助是让他们形成对集体的责任感和学习的“道德尊严”的有效途径。“读书晚会”“学习经验交流会”“个人成果展示会”和“兴趣小组”都是可操作的形式!如果借助这些活动能够形成苏氏所说的那种风气,“使他们感到不学无术、对书籍冷眼相看是不道德的”,那么一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不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吗?[/SIZE][/COLOR][/FACE][COLOR=red][/COLOR][/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