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1069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财富4
    • 积分2856
    • 经验98578
    • 文章2804
    • 注册2008-05-22
    作为班主任呢?我们有时是不是别太夸大我们自己的*****劳,认为我们有救助天下苍生的本事,我们的敬业乐业能够改变学生的一生。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本能,我们应考虑依托学生的本能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加强自我教育,如此下来,才有可能让我们自己的心灵处于一种轻松状态。
    明镜老师的儒道互补很精辟!经典的东西的确能做心灵的导航,可惜我在这方面太欠缺,一定向明镜老师学习!
    是啊!当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能,都有一股潜在的力量在体内潜藏,真本身就会使自己的心灵处于一种放松状态。好好体会,好好实践,会有利于别人,更会利于自己。谢谢明镜老师!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070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
      • 财富3
      • 积分5894
      • 经验93819
      • 文章5743
      • 注册2007-07-22
      [QUOTE][B]下面引用由[U]爱影摇曳[/U]发表的内容:[/B]

       
      你这儒道篇真让我好生佩服。[/QUOTE]
      这是我内敛、思考的结果吧。总之只有先战胜自己,才能更好地做自己。
       
      看你的教育叙事越写越好,我也在想,怎样的教育叙事才是最好的呢?我们教育写作最大的资源就是我们的教育实践,不是吗?
       
      转贴书影吧[URL=http://www.bzrzy.cn/bbs/User/LookUserInfo.asp?ID=13534][B]沈旎[/B][/URL]老师的一篇文章,让自己有所思考:
       [ALIGN=center][B][FACE=黑体 ][COLOR=#ff0033][SIZE=5]珍存每一个与你在一起的日子[/FACE][/COLOR][/SIZE][/B][/ALIGN][ALIGN=right][B][SIZE=3]――兼谈教师的阅读与写作[/SIZE][/B][/ALIGN][ALIGN=center][B][SIZE=3]武昌区教研培训中心  沈旎[/SIZE][/B][/ALIGN]
      [SIZE=3][/SIZE][FACE=楷体_GB2312][SIZE=4]上个月,有幸与一位游学海外的教育学者交流,他做教师写作研究,希望透过国内一线教师的所写的文字,考察国内教育的现状。我给他提供了一些在各级论文、案例评比中获奖的作品。读着读着,他的表情凝重,满脸疑惑。[/FACE][/SIZE][FACE=楷体_GB2312][SIZE=4]
        我问:如何?
        他客气地说了一些赞词,诸如文字优美、结构完整、条理清晰等。再一次追问:这都是一线中小学教师写的吗?他希望得到确认。
        我肯定地点点头。
        他有些困惑:“我或许只看到了教师写作的一种类型。”并谨慎地道出了皱眉的原因:感觉这些文章更像是理论研究者的口吻。但又没有理论研究者文字中逻辑的严密,论理强硬且缺少实践的色彩。奇怪,在一线老师的文字中竟然缺少实践的影子。在文字中,感觉不到一线老师特有的,与孩子接触过程中敏感、细腻与持续的经历,看不到对教学情境和复杂背景细致而耐心的描述,急促地趋近理性的策略分析与条理性的结论……
        并不吃惊,也常常参与教师案例与论文的评比活动,他的话尽管听起来不太入耳,却也真诚恳切。
        教师的通过记录自己的教学进行实践反思是必要的,但我们是否考虑过什么是一线老师的写作?它与理论研究者写作有何不同?一线教师的写作或研究的优势在哪里?不时也被这样一些问题困扰,教师应该写什么,能写什么,写什么才是对自己的教学有指导意义的,才是自己的研究。
        想到这样一些问题的时候,最近读过的几本书的印象,渐渐合拢在一起,形成对这个问题思考背景。
        第一本是美国教师芬瑟所著的《学校是一段旅程》。
        这本书读起来不累。
        它描述了1982至1990年八年间,作者在大巴林顿华德福学校和他所带班级的共同成长历程,其间充满各种各样的重大事件、精彩瞬间、竞争、转变、挫折和成就。作者在前言中说:“本书只是我和这些孩子共度的八年教学实践中的一个小小样本。在如此庞杂的素材中去粗取精并不容易,幸好我在华德福学校从教和儿时在华德福学校学习的经历,帮我分清了哪些是值得分享的。”
        在学期前的家访中,作者没有给出家访注意事项的一二三条,而是耐心地述叙了家访的过程。
        “我的第一站是道格家。我到达时,道格正在和哥哥打球。但他一看见我,腾跃的动作立即变为羞怯和尊敬的问候。这留给我很深的印象。此后,我时常感慨自己从这个喧闹的运动健将身上发觉了‘绅士’风度。在道格家里,我和他父母做了一次友好而热烈的交谈。我还参观了他的房间,到处撒满了他自己发明的一种神秘的新型游戏卡……”
        潺潺的述说,强烈的场景感,或许是读起来不累的原因。所有的策略和道理隐在文字的背后,等你自己来寻拾。他没有说,要用美好的眼光看孩子,要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但这一切只要你有心都能从文字中触摸到,这样的文字,诚恳而可信。
        另一些是苏联著名教育家山・A・阿莫纳什维利的著作《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么样?》和《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
        在舒缓的音乐的伴奏下,捧读这样的文字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
        作者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他的一个实验班教学教育的全过程。书内封的照片中,没有和哪位领导人的合影,全是孩子活动的照片,其中一张作者蹲下与孩子握手的照片,不禁让人潸然泪下,被什么感动了?
        一本书就这样娓娓展开:
        “在预备班的最后一堂课上,伊利科预言,在暑假里我将收到114封信。但实际上我却多收到了5封信。不过,并非所有的孩子都给我写了信,有四个孩子大概迷恋于玩耍和旅游(还能有别的什么原因么?),以至竟然会把我给忘了。所以,除去他们4人,我从孩子们那里收到的信,每人平均不止3封,而是4至5封。每天都给我送来了关于我的孩子们的信息,我一收到信,总是当天就给他们发去回信……”
        作者是一位教育研究者、专家,感佩于他投身一线教学的勇气。他并没有将诸如“教学连续性”这样的道理析出在文字之外,理性的实践充盈在对每一个教学行为的叙述中,理性的思考建立在实践叙述的基础上,看得出作者对实践的尊重和理解。
        于是,他下面的话显得尤其可信:“没有学校实践,就不可能有教育科学的发展,这是一条教育真理。但愿下述原则也能成为这样的一条教育真理:如果学者们自己同时也是优秀的教育实践家,教育科学将获得迅速发展,将能更积极有效影响千百万教师的实践。”
        与上面介绍的书有相同特质的是薛瑞萍老师写的教学手记《心平气和一年级》《我们二年级了》《书声琅琅三年级》。
        文字所叙述的情境是那么熟悉,“2004年8月30日下午很累。50套旧课桌椅清出去,30套新的搬进来。我想,就当锻炼了。刚开学,办公室里都在说闲话,还是干活的好。明天孩子们一来就坐定了多好啊……”
        作者与我们同时代,同背景,同为一线教师,如此切近,她的记叙耐心而率直。喜欢读,因为在相近的经历中,找得到彼此的激励与支持的同伴。带一班孩子一年为他们写一本书,是为自己,更是为孩子,留下那些闪亮的日子。我们的教学经历原来也可以如此珍贵,读完,隐隐生出写作的冲动。
        正如芬瑟所言,记录旨在重新审视教学实践,旨对自己的教育思想进行反思,旨在分享,那么,哪些是值得教师记录并与人分享的呢?什么样的文字能够帮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们对自己教育思想的反思是否有耐心叙述的支撑呢?我们在探索教育孩子的其它方式时,是否更希望了解别人是怎么做的,而不仅仅是别人应该怎么做,或是他得到了什么结果?
        耐心的叙述,让我们有可能在详尽的背景和情境中,找到我们自己所要的。这种叙述也表达出对读者理解力足够的信任,而不是居高临下地用“必须”“要”“应该”等语汇,把一二三的理论条文干巴巴的塞到我们手上。
        看到这一类书的价值所在,耐心而细致的叙述,不仅在实践上有借鉴作用,更重要的是它们有异乎寻常的治疗作用。书中呈现出的实践与写作的方式,一方面提示我们,教师的研究与写作仍存在着需要补足理论和逻辑的缺失;另一方面,讲述教师个人经历的生命故事,通过个人经历的叙事提出关于生命感觉的问题,是教师研究和写作自身存在不可取代的优势,我们一天天与孩子们一起的经历,它们构成了教师的生活,也是开展研究的基础。
        守望成长,珍存每一个与孩子在一起的日子,一道构建我们的教师生涯,一起找回我们职业的自尊![/FACE][/SIZE]
      有志于仁,斯仁矣!
      有志于慧,斯慧矣!
      在线情况
      1071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
        • 财富3
        • 积分5894
        • 经验93819
        • 文章5743
        • 注册2007-07-22
        [QUOTE][B]下面引用由[U]黄江铭[/U]发表的内容:[/B]

         
        明镜老师正好刺中我的要害,我的文学修养很低,对中国文化经典的阅读很少。我要恶补了![/QUOTE]
        黄老师谦虚了,实际上我们在这方面的学习都还不够,还需加强的。
         
        不仅你要恶补,明镜也要恶补呢![EM07]
        有志于仁,斯仁矣!
        有志于慧,斯慧矣!
        在线情况
        1072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
          • 财富3
          • 积分5894
          • 经验93819
          • 文章5743
          • 注册2007-07-22
          [QUOTE][B]下面引用由[U]枫林客[/U]发表的内容:[/B]

          作为班主任呢?我们有时是不是别太夸大我们自己的*****劳,认为我们有救助天下苍生的本事,我们的敬业乐业能够改变学生的一生。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本能,我们应考虑依托学生的本能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加...[/QUOTE]
          记得有位班主任老师做经验报告时说:别把自己当救世主,我们只能是助人自助!很有道理!
          有志于仁,斯仁矣!
          有志于慧,斯慧矣!
          在线情况
          1073
          • 头像
          • 级别
            • 声望+3
            • 财富6
            • 积分3321
            • 经验75043
            • 文章2878
            • 注册2005-03-14
            文化研读不必上太难了。
            道德经,只要让学生明白“无为而治”“自然之道”等概念就可以了。万物的本源是什么,这是第一章谈的。后面衍化成阴阳、高低、音形等形式,但都不能脱离“道”的本源。
            所以老子的治国之本是“回归原始”,这与他的思想是一致的。
            让学生课后读一读南怀瑾写的《老子他说》,有帮助的。
            我班级的图书柜中就有一本。

            儒家是从正面来规劝,道家是从反面来抨击,一正一反,殊途而同归。
            到后来,治国者离不开三家,儒道法。现在中国即如是,“以德治国,以人为本”是儒家,减免农业税休养生息是道家,建立完善各种法律制度,是法家。只是我们还做的远远不够。

            道家对文学的影响是很深刻的。道家对天理的探究,也影响了科学。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
            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在线情况
            1074
            • 头像
            • 级别
              • 声望+3
              • 财富8
              • 积分6714
              • 经验111290
              • 文章6757
              • 注册2008-09-03
              [QUOTE][B]下面引用由[U]高堂明镜[/U]发表的内容:[/B]

               
              这是我内敛、思考的结果吧。总之只有先战胜自己,才能更好地做自己。
               
              看你的教育叙事越写越好,我也在想,怎样的教育叙事才是最好的呢?我们教育写作最大的资源就是我们的教育实践,不是吗?
               
              ...[/QUOTE]
              这篇文章让我深有启发。记录身边的每一个故事,让它滋润我们感动我们,不求成名成家,只求自我娱乐,不也让我们幸福吗?谢谢你,惠。
              班级文化专著《打造高中卓越班级的42各策略》,全国各大网站有售。
              在线情况
              1075
              • 头像
              • 品味成长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4470
                • 经验57223
                • 文章4028
                • 注册2006-06-14
                已看过这篇文章,在明镜这儿看又是一种感受,谢谢好学的明镜。
                我的博客:http://nianyongyun.blog.163.com/
                欢迎您的指导.
                在线情况
                1076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
                  • 财富3
                  • 积分5894
                  • 经验93819
                  • 文章5743
                  • 注册2007-07-22
                  [QUOTE][B]下面引用由[U]边城[/U]发表的内容:[/B]

                  文化研读不必上太难了。
                  道德经,只要让学生明白“无为而治”“自然之道”等概念就可以了。万物的本源是什么,这是第一章谈的。后面衍化成阴阳、高低、音形等形式,但都不能脱离“道”的本源。
                  所以老子的治国...[/QUOTE]
                  聆听边城教诲![EM07]
                   
                  边城的儒家味道颇浓,还可给自己染上一点道家色彩,也许会更坦然罗![EM05]
                  有志于仁,斯仁矣!
                  有志于慧,斯慧矣!
                  在线情况
                  1077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
                    • 财富3
                    • 积分5894
                    • 经验93819
                    • 文章5743
                    • 注册2007-07-22
                    [QUOTE][B]下面引用由[U]爱影摇曳[/U]发表的内容:[/B]

                     
                    这篇文章让我深有启发。记录身边的每一个故事,让它滋润我们感动我们,不求成名成家,只求自我娱乐,不也让我们幸福吗?谢谢你,惠。[/QUOTE]
                    对啊,实际有时写作与阅读,对自己就是一种性情的陶冶,一种快乐的汇聚。
                     
                    对,求一份自我娱乐,这也是幸福的!惟有撇弃一份*****利心,我们才可能快乐地做我们自己![EM05]
                    有志于仁,斯仁矣!
                    有志于慧,斯慧矣!
                    在线情况
                    1078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
                      • 财富3
                      • 积分5894
                      • 经验93819
                      • 文章5743
                      • 注册2007-07-22
                      [QUOTE][B]下面引用由[U]月影[/U]发表的内容:[/B]

                      已看过这篇文章,在明镜这儿看又是一种感受,谢谢好学的明镜。[/QUOTE]
                      月影也是非常勤学的人。只是我们在勤学的时候,还得思考该走怎样的路,对吧?一同思考,一同前进![EM05]
                      有志于仁,斯仁矣!
                      有志于慧,斯慧矣!
                      在线情况
                      1079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2326
                        • 经验25107
                        • 文章2296
                        • 注册2008-05-30
                        [QUOTE][B]下面引用由[U]高堂明镜[/U]发表的内容:[/B]

                        2009年7月19日  第三部曲:纪念我们的十八岁(四)

                                     儒道互补谱新篇

                        我能凤凰涅槃,火中更生吗?

                        开始上《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这一选修课程了。今天给...[/QUOTE]
                        明镜老师对儒道经典好颇有研究,佩服!我对这个是不行,近日才买来《四书五经》,可老是静不下心看。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平平淡淡才是真!
                        在线情况
                        1080
                        • 头像
                        • 级别
                          • 声望+3
                          • 财富8
                          • 积分6714
                          • 经验111290
                          • 文章6757
                          • 注册2008-09-03
                          “心***是归处”,如果能将忙碌的生活劳累的生活演绎得有滋有味,不也是快乐的么?
                          班级文化专著《打造高中卓越班级的42各策略》,全国各大网站有售。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234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