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故事】“老师是一只青蛙”
那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同往常一样,我们又该学习新课了。不同的是,有许多老师来听课。
学习的课文是《坐井观天》。以前,每学完这课,我都要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以《青蛙跳出井口了》为题进行说话和写话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今天我将再一次让同学们想象青蛙要是跳出井口了,将会怎样呢?
李梦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涛声吓得它忙向小鸟求救。王婉佳说,青蛙看到了高高的山峰和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田野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儿,上面飞舞着蝴蝶和蜜蜂,青蛙陶醉了,它觉得以前的日子都白过了。孙艳同学竟然让青蛙坐上了飞机,环球旅行,青蛙一下飞机就感慨:“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好啊!”听课老师都被她的话逗笑了,我也没想到她会把正大综艺的广告词“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改用得这么恰当。
张雨是新来我班的学生,我看到他把手举得高高的,便点了他的名。他站起来说:“青蛙从井里跳出来,它到外面看了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它又跳回了井里。”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我也笑了。我打断了他的话,问大家:“是井里好,还是井外好?”我示意张雨坐下,随口说道:“我看你是一只青蛙,坐井观天。”之后,我又让大家把自己想的和说的写出来。
在批阅同学们交上来的作业时,我看到了张雨续写的故事:青蛙跳出井口,它来到一条小河边,它累了想去喝口水。突然,它听到一声大吼:“不要喝,水里有毒!”果然,水上漂着不少死鱼。它抬头一看,原来不远处有一只老青蛙在对它说话。它刚要说声谢谢,就听到一声惨叫,一柄钢叉已刺穿了那只老青蛙的身子,那只老青蛙正在痛苦地挣扎。青蛙吓呆了,这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它急忙赶回去,又跳到了井里。还是井里好,井里安全啊!
我的心被震撼了。河水里常漂有死鱼,菜市上也常有卖青蛙的,这都是有目共睹的,让青蛙跳回井里又有什么不好?可我却没有给他一个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我竟然说他是一只坐井观天的青蛙。孩子的心灵就像井外那多彩的世界,需要跳出来的恰恰是自以为是的我自己!
收起笑,我在张雨的作业的空格里工工整整的写下一句话:“对不起,老师是一只青蛙。”
(选自《影响教师的101个经典教育案例》)
【心灵感悟】要保护青少年的求异思维能力
多么危险的事情啊!一个孩子的想像力、创造力、求异思维能力差点被扼杀了。
我们追求素质教育,我们教师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但是在目前以应试教育为主要教学模式的现实下,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刻意追求的却是一种求同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判断最终必须统一在一种固定的、唯一的答案中。这样长期训练的结果,势必在一定程度上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格格不入。
求异思维是一种有创见性的思维。即通过思维创造性活动,不仅揭露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在这个基础上产生新颖的、超出一般规律的思维成果。具有求异思维的人,他不仅满足于去想“这个问题原来是这样的”,而且要想“这个问题为什么不可以是那样的?” 显然,求异思维给学生带来的思维空间远远超过了求同思维,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都是十分有利的。
因此,我们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
首先,改变自己的学生观,把学生看做和自己平等的个体,学会尊重学生。案例中教师之所以会出现打断学生发言、剥夺学生创造思维和求异思维发展的机会,是因为教师并没有把学生看做和自己平等的主体。我们一直强调师生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但是教师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思维定势,一旦学生的想法偏离了我们教师预设好的结论,脱离了我们给学生的一个框架,我们潜意识里就会采取一些不当的措施,制止学生的行为,维护我们的权威。
其次,改变自己的教学观。人是最千差万别的,教育又怎能搞大统一、标准化呢?一个模式,只能束缚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我们教师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的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不会泯灭学生的创造性;我们的学校才不会成为“造人的模具”;我们的老师才不会成为扼杀孩子好奇心、创造力的“园丁”。
课堂是最需要多一点的美丽“杂音”的,那将是最漂亮的玫瑰,最耀眼的火花,那将是我们民族最大的希望。
要保护青少年的求异思维能力,教育工作者切记切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