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7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286
    • 经验31686
    • 文章1261
    • 注册2009-10-06
    太精彩了!祝张老师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教育因有爱而精彩,生活因教育而幸福。
    在线情况
    74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201
      • 财富1
      • 积分4780
      • 经验80380
      • 文章3418
      • 注册2005-09-15
      【经典案例故事】“佼佼者”几乎“全军覆没”
      有一年,某市选拔三好学生、市优秀少先队员,进行了严格的测试。几轮较量后,17名候选人从28000多名学生中脱颖而出。在时事政治、演讲、音乐、图画、体育等各项测试中,他们都有出色的表现。
      这一天,他们参加美术考试,监考老师将他们考试的全程拍了下来。在播放考试实况时,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
      镜头一:美术考场门口,一把扫帚、一块脏抹布随意摆在地上。17名优秀学生先后从它们上面跨进跨出,却没人理会这影响环境整洁的“场外物”。过了一会,倒是一位与这次测试毫无关系的老师经过,注意到这个问题,把扫帚、抹布捡了起来。
      镜头二:美术考场内,考生们面前除了有画纸外,台上还放着草稿纸、铅笔、刀片等。题目宣布后,考生开始削铅笔,17个人中只有3人把铅笔屑削在草稿纸上,其他人随意削在台上、地下。考试完结离开考场时,只有1名学生把削下的铅笔屑包好,丢在废纸篓里。
      最后综合的考试结果,这17个“佼佼者”几乎“全军覆没”。原来,美术考场门口的扫帚和抹布,以及考试中铅笔屑的处理方法都是主考官设计的隐性测试。这是在他们不知不觉状态下进行的最简单的测试项目,却给了他们最沉重的打击。
      【心灵感悟】做人做事不可忽视细节
      17个佼佼者几乎全军覆没,就是因为两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细节。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教师的反思,提醒我们在教育、培育学生的时候存在的不足。
      第一,教育学生重视细节,懂得小事不小的道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细节看似微不足道,但是有时候却折射出一个人的品质,决定着事情的成败。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千万不能忽视细节。人的一生几十年,都是有不起眼的一分一秒组成的,都要经历一点一滴的小事。所以,每天勤奋一点点,每天完美一点点,每天学习一点点,每天反思一点点,每天锻炼一点点,每天做好事一点点,每天创造一点点……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并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那么总有一天你就会发现,你已经出类拔萃,卓然出众了。
      第二,培养学生的德行,要从小处入手,在细节上做好文章。让学生懂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真正的人民教育的精髓也在于不滥用华丽的辞藻。我们有神圣的词汇,有远大、高尚的理想,但倘若我们言必称神圣、高尚,随时随地信誓旦旦,那么,神圣和高尚在我们学生心目中就容易变味,变成一种装饰和空谈。而夸夸其谈和空话连篇会腐蚀青少年的心灵,使他们的心灵空虚,精神受到毒害。”因此,道德教育一定要落实到学生的点滴行动之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学生的学校行为规范做起,从学生自身的文明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做起。
      在细节上育人,是提高教育实效性的捷径。在细节上做事,是提高教育实效性的必由之路。在细节上铸德,才能真正在学生心中筑起道德的丰碑。而教师在细节上做表率,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总之,细节体现了教育的真谛。关注细节,则体现了对教育的理解和对教育的追求。
      【相关链接】加加林穿着袜子进舱赢得了好机会
      今天,许多人进了家门都习惯性地脱下鞋,穿着袜子或穿着拖鞋走进屋里。然而,你听说过没有,穿着袜子还能走向成功呢?
      1961年,年仅27岁的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遨游108分钟,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他之所以能创下这一世界第一,与他脱鞋进舱不无关系。
      事情是这样的:飞行前一个星期,主设计师廖罗夫发现,在20多名竞选飞行的宇航员中,只有加加林一人脱下鞋子,穿着袜子进入座舱。论技术水平,这些竞选飞行的宇航员个个无可挑剔,但加加林的这一细节深深感动了廖罗夫,赢得了他的好感。廖罗夫觉得这个小伙子非常珍爱他付出巨大心血的宇宙飞船,一定会比其他人更珍惜这次百年难遇的好机会,于是,他决定让加加林执行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飞行。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75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201
        • 财富1
        • 积分4780
        • 经验80380
        • 文章3418
        • 注册2005-09-15
        【经典案例故事】丈夫用爱支撑了妻子的生命
        一对夫妻新婚燕尔,准备利用婚假的剩余几天去北戴河、秦皇岛好好玩一玩,两张火车票已经买好了,就放在床头柜上。然而,就在这一天的晚上,他们所在的唐山市发生了举世震惊的大地震。
        当妻子挣扎着睁开眼睛时,周围漆黑一片,仿佛整个天空都坍塌下来一般。楼板落了下来,一端压在年轻丈夫身上,一端压在床头柜上,两个支点为妻子留下了一块赖以生存的空间。他们被困在了里面。
        他们仰卧在床上,两个人一起用手臂向上推那块水泥板,试图把它推开。但他们失败了,水泥板像焊在那里一样,纹丝不动。
        年轻的丈夫鼓励妻子别怕,过一阵子会有人救他们的。妻子说只要在你身边,她什么都不怕。妻子用手向另一侧摸去,幻想能摸到一线生机,但只有水泥板、砖块……妻子几近绝望,生命的支柱一瞬间像房屋一样坍塌了。突然间,妻子想到了北戴河、秦皇岛,还有那两张车票。车票,使妻子产生了动力和勇气,她继续摸索。床头柜,车票,妻子真的触摸到了一张车票。妻子非常高兴,把车票攥在手里,激动地摇着丈夫的肩膀:我找到了车票!丈夫也很高兴:两张车票吗?妻子心头一沉,只有一张。原来那一张车票被水泥板牢牢地压住了,只露出极小的一角。妻子试图把它拉出来,却几次都未能如愿。妻子只能默默地流泪。丈夫安慰她:不要紧,可以再买一张。时间一分分地过去,他们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除了一张车票和年轻的丈夫,妻子什么都没有。生的希望在渐渐稀释、融化,饥饿、干渴使得妻子几乎想放弃。丈夫似乎意识到妻子的信念正在一点一点地崩溃,于是开始向妻子描绘他们未来的旅程,讲述美丽的北戴河、迷人的西双版纳……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妻子的体内涌动,一个生命的光环在眼前扩散,越来越大,越来越亮。
        第三天清晨,压在他们头顶的水泥板被掀开了,妻子被救了出来。当妻子急急地爬到丈夫身边时,映入眼帘的一幕突然间让妻子变傻了:丈夫的右半边身体完全被砸成了肉泥,殷红的血凝固在废墟中。年轻的丈夫只看了妻子一眼,嘴角渗出了一丝浅浅的笑纹,就闭上了双眼。
        【心灵感悟】引导青少年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这则真人真事记录了感人的故事,感人的爱。年轻的丈夫用最顽强的精神、最坚韧的毅力和最深切的爱恋,陪伴和激励妻子度过了最艰难、最黑暗的日子;用生命的余辉,给妻子点燃了一支希望的蜡烛。危难时刻,爱,就是希望!爱,就是生命!当灾难来临的时候,用你的爱,给别人以支撑,以希望。无论那些人是你的亲人,还是陌路人。
        当今,青少年“早恋”已经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其实,一味地回避,一味地堵截扼杀,有时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可以借助这类故事使青少年的心灵理解人类感情中最细腻的表现-爱情,要教育青少年以理智的眼光和严肃的态度对待爱情,爱情更是一种责任。苏霍姆林斯基为此特意写了一部著作-《爱情
        的教育》,其中有这样一句很有指导意义。他要求教育者应当给年轻人讲明爱情是什么,他说:“爱情的念头一旦在年轻人的思想和感情上撩拨和引起不安,教育者就应当给他们讲爱情是什么。这种讲解将会在年轻人的心灵中培养出高尚的思想和情感,首先是培养出能够给人以巨大幸福的对美的责任感。但是这种美对善于爱美的人才是幸福。”他还告诫我们说:“教育者要善于掌握分寸,要有敏锐、体贴入微的态度,以便让爱情作为一种能使人高尚的珍贵情感进入正在成长中的年轻一代的精神生活中去。教师要教育他们不要把肉体的快乐放在第一位,要用高尚的情操陶冶自己。”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76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2326
          • 经验25107
          • 文章2296
          • 注册2008-05-30
          [QUOTE][B]下面引用由[U]张万祥[/U]发表的内容:[/B]

          【经典案例故事】丈夫用爱支撑了妻子的生命
          一对夫妻新婚燕尔,准备利用婚假的剩余几天去北戴河、秦皇岛好好玩一玩,两张火车票已经买好了,就放在床头柜上。然而,就在这一天的晚上,他们所在的唐山市发生了举世...[/QUOTE]
          爱就是奇迹!非常感人的故事。
          祝张老师新年快乐!虎年吉祥如意!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平平淡淡才是真!
          在线情况
          77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201
            • 财富1
            • 积分4780
            • 经验80380
            • 文章3418
            • 注册2005-09-15
            【经典案例故事】一堆搬来搬去的木头
            二战期间,一位老人住在人烟稀少的农村。一天,一位身穿风衣、头戴礼帽、手提皮箱的男子在他家院子的栅栏边徘徊。老人观察良久,然后走上前去,对那位男子说:“先生,您是否愿意帮助我把栅栏里的这堆木头扛到那边角落里?我老了,扛不动了。”
            男子眼睛一亮,连声答应,脱去风衣礼帽,然后很卖力地把木头扛过去,并摆放得整整齐齐。晚上,满头大汗的客人心情愉快地在厨房与主人共进晚餐,之后踏上旅程。
            整个战争期间,城里逃难的人很多,老人的那堆木头无数次地被从院子的两头来回扛过,而每搬一次,都会有一位客人与他共进晚餐。
            【心灵感悟】拥有仁慈的善心是幸福的
            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能够伸出救助之手,是一种境界;在别人陷于困境的时候,能够悄无声息地予以全力帮助,小心地把自己的优越感掩藏起来,给受助者创造一个机会,而且巧妙得让对方竟然认为这种帮助是理所当然的,这是更高的思想境界。这是何等高尚的仁慈啊。人生在世,为人处世,这样的品格,这样的修养是赢得尊敬的资本。
            班主任可以利用这个案例培养学生仁慈的善心。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思想工作。
            第一,教育学生要怀有仁爱之心帮助有困难的人。
            班主任要引导学生腾出一只手给学习困难的同学――帮助他们;腾出一只手给生活处于绝境的人――援助他们……在生活、工作、事业中,如果我们善于用友好的行为去帮助别人,往往会得到良好的回报。“予人玫瑰”——对于你来说,也许只是举手之劳,不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也许只是不经意之举,并未想到有什么回报,但在别人心中已经盛开起鲜艳、动人的玫瑰,指引着他的人生帆船执著地驶向光明的彼岸。予人玫瑰的手上总留有一缕芳香。这样,人人都有了玫瑰,人人的手上都有了玫瑰的芳香。
            班主任要教育学生不能耻笑暂时后进学习成绩落后的同学,不能讥笑家庭贫困穿着简陋的同学,不能调笑身体有缺陷的同学,不能对社会上处于绝境的人无动于衷。要教育学生一定要怀有仁爱之心。
            苏霍姆林斯基呼吁:要教育孩子学会怜悯。他说:“培养和发展对一切有生命的和美的东西的同情心和怜悯心,发展对大自然中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热忱的关切态度。归根结底,也就是培养对人的怜悯心。我们牢记高尔基的话:‘怜悯损害人的尊严。’但是,在我们这个现在已经没有任何理由出现社会祸害和与之相联系的痛苦和灾难的社会里,怜悯是需要的,它恰恰能使人品德高尚,在道德上支持人。只有那种瞧不起人的怜悯才损害人的尊严。而当一个学生出于怜悯而渴望帮助别人的时候,这样的怜悯会使他变得高尚,所以必须学会怜悯人。”
            第二,教育学生帮助别人时要讲究方法,要呵护他人的尊严。
            尊严,就是做人的尊贵威严。尊严是人的一种特征。因为拥有尊严,使人高大起来;因为丧失尊严,使人渺小下去。尊严是人的脊梁骨,是人的灵魂。教育学生要呵护困难同学的尊严,比如,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时要耐心,不能生硬,不能急躁。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78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201
              • 财富1
              • 积分4780
              • 经验80380
              • 文章3418
              • 注册2005-09-15
              【经典案例故事】一堆搬来搬去的木头
              二战期间,一位老人住在人烟稀少的农村。一天,一位身穿风衣、头戴礼帽、手提皮箱的男子在他家院子的栅栏边徘徊。老人观察良久,然后走上前去,对那位男子说:“先生,您是否愿意帮助我把栅栏里的这堆木头扛到那边角落里?我老了,扛不动了。”
              男子眼睛一亮,连声答应,脱去风衣礼帽,然后很卖力地把木头扛过去,并摆放得整整齐齐。晚上,满头大汗的客人心情愉快地在厨房与主人共进晚餐,之后踏上旅程。
              整个战争期间,城里逃难的人很多,老人的那堆木头无数次地被从院子的两头来回扛过,而每搬一次,都会有一位客人与他共进晚餐。
              【心灵感悟】拥有仁慈的善心是幸福的
              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能够伸出救助之手,是一种境界;在别人陷于困境的时候,能够悄无声息地予以全力帮助,小心地把自己的优越感掩藏起来,给受助者创造一个机会,而且巧妙得让对方竟然认为这种帮助是理所当然的,这是更高的思想境界。这是何等高尚的仁慈啊。人生在世,为人处世,这样的品格,这样的修养是赢得尊敬的资本。
              班主任可以利用这个案例培养学生仁慈的善心。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思想工作。
              第一,教育学生要怀有仁爱之心帮助有困难的人。
              班主任要引导学生腾出一只手给学习困难的同学――帮助他们;腾出一只手给生活处于绝境的人――援助他们……在生活、工作、事业中,如果我们善于用友好的行为去帮助别人,往往会得到良好的回报。“予人玫瑰”——对于你来说,也许只是举手之劳,不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也许只是不经意之举,并未想到有什么回报,但在别人心中已经盛开起鲜艳、动人的玫瑰,指引着他的人生帆船执著地驶向光明的彼岸。予人玫瑰的手上总留有一缕芳香。这样,人人都有了玫瑰,人人的手上都有了玫瑰的芳香。
              班主任要教育学生不能耻笑暂时后进学习成绩落后的同学,不能讥笑家庭贫困穿着简陋的同学,不能调笑身体有缺陷的同学,不能对社会上处于绝境的人无动于衷。要教育学生一定要怀有仁爱之心。
              苏霍姆林斯基呼吁:要教育孩子学会怜悯。他说:“培养和发展对一切有生命的和美的东西的同情心和怜悯心,发展对大自然中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热忱的关切态度。归根结底,也就是培养对人的怜悯心。我们牢记高尔基的话:‘怜悯损害人的尊严。’但是,在我们这个现在已经没有任何理由出现社会祸害和与之相联系的痛苦和灾难的社会里,怜悯是需要的,它恰恰能使人品德高尚,在道德上支持人。只有那种瞧不起人的怜悯才损害人的尊严。而当一个学生出于怜悯而渴望帮助别人的时候,这样的怜悯会使他变得高尚,所以必须学会怜悯人。”
              第二,教育学生帮助别人时要讲究方法,要呵护他人的尊严。
              尊严,就是做人的尊贵威严。尊严是人的一种特征。因为拥有尊严,使人高大起来;因为丧失尊严,使人渺小下去。尊严是人的脊梁骨,是人的灵魂。教育学生要呵护困难同学的尊严,比如,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时要耐心,不能生硬,不能急躁。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79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201
                • 财富1
                • 积分4780
                • 经验80380
                • 文章3418
                • 注册2005-09-15
                【经典案例故事】林清玄经营梦想的故事
                他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农户家里。家里很穷,他很小就跟着父亲下地种田。在田间休息的时候,他望着远处出神。父亲问他想什么?他说将来长大了,不要种田,也不要上班,他想每天待在家里,等人给他邮钱。父亲听了,笑着说:“荒唐,你别做梦了!我保证不会有人给你邮。”
                后来他上学了。有一天,他从课本上知道了埃及金字塔的故事,就对父亲说:“长大了我要去埃及看金字塔。”父亲生气地拍了一下他的头说:“真荒唐!你别总做梦了。我保证你去不了。”
                十几年后,少年成了青年,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做了记者,每年都出几本书。他每天坐在家里写作,出版社、报社给他往家里邮钱,他用邮来的钱去埃及旅行。他站在金字塔下,抬头仰望,想起小时侯爸爸说的话,心里默默地对父亲说:“爸爸,人生没有什么能被保证!”
                他,就是台湾最受欢迎的散文家林清玄。那些在他父亲看来十分荒唐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在十几年后都让他变成了现实。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十几年如一日,每天早晨4点就起床看书写作,每天坚持写3000字,一年就是100多万字。靠顽强的拼搏、刻苦的努力、坚持不懈的奋斗,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心灵感悟】梦想为未来种下了成功的种子
                林清玄的案例告诉我们,成功其实很简单:你先有一个梦想,然后努力经营自己的梦想,不管别人说什么,都不放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应该注意:
                首先,要让学生心中有梦想。有梦想就有希望。有位哲人说:“世界上一切的成功、一切的财富都始于一个意念!始于我们心中的梦想!”正是这些梦想梦想为我们未来种下了成功的种子。
                 其次,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经营梦想。因为梦想往往和现实有着比较遥远的距离,所以需要经营。我们每个人小时候都有美好的梦想,当我们慢慢长大,我们会发现一些人的梦想已经消失了。我们教师在工作中也会发现,一些学生的梦想在不断地变化。究其原因,在于这些人不会经营自己的梦想。我们说,梦想往往是高于现实的,它是我们生活的长远目标,短时期内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
                我们要培养学生具有两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一是,具有把长期目标分解成短期目标的能力。短期目标的实现会增强我们实现长期目标的信心和勇气;二是,要具备持之以恒的毅力,坚持不懈地的奋斗精神。有的人可能穷尽一生都在为理想而努力。
                【相关链接】近期目标效应
                西华•莱的是英国知名作家兼战地记者。二战期间,他从一架受损的运输机上跳伞逃生,落在缅甸与印度边境的一片丛林中。当地人告诉他,这儿据印度最近的市镇也有225千米。这对于习惯于以车代步的西华•莱德来说,几乎是段可望不可即的路程。为了活命,他拖着落地时扭伤的双脚,一瘸一拐地走下去。这位研究过心理学的西华•莱德,知道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他唯一的念头是“走完下一千米”。奇迹发生了,历尽艰难的他终于回到了印度。
                他的这段经历公之于世后,在他的家乡肯德君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许多年轻人把他的“走完下一千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马拉松选手,矮个子山田本已分别于1984年日本东京和1986年意大利米兰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两次夺冠,令人大惑不解。10年后,他在自传中解开了这个谜:每次比赛之前,他都要乘车把比赛路线细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较醒目的标志滑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一栋高楼;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他就一百米跑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到达第一个目标后,他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击……40多千米的路程被他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他轻松地跑完全程。
                (摘自林华民《世界经典教育案例启示录》64)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80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201
                  • 财富1
                  • 积分4780
                  • 经验80380
                  • 文章3418
                  • 注册2005-09-15
                  (99)读懂学生的眼睛
                  教师要敢于并且善于从学生的眼睛里照出自己。课堂上,面对教学内容,学生露出迷恋、陶醉的目光,说明你的教学打动了学生的心;学生露出兴奋、激动的目光,说明你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当看出学生露出冷漠、无动于衷的目光时,说明他们对你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应当及时调整;当看到学生愁眉不展时,说明他们遇到了困难,需要你的帮助。下课时,如果学生不敢与你的目光对视,那就说明你和学生之间还有距离,需要及时沟通;如果学生向你投来怨恨的目光,就说明你伤害了他们的心;如果学生向你投来亲热的目光,就说明你有亲和力……不知你是否读懂了学生的眼睛?
                  学生的眼睛是教师的一面很好的镜子。每一位教师都应利用好这面镜子,及时地调整好自己的工作,查漏补缺,改歪为正,成为真正有魅力、有能力、有魄力的学生所喜欢的好老师。(2007年12月10日《德育报》冉兰芳《读懂学生的眼睛》)
                  要尊重学生的真正需要
                  关注学生的感受,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心底和学生做朋友,做一个忠诚的倾听者、一个耐心的引导着、一个宽容的教育者,了解他们想什么、要什么,尊重学生的真正需要,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2007年12月24日《德育报》刘伟《我的同情伤害了她》)
                  用微笑与学生交流
                  教师的微笑,输出的是积极、乐观的情绪,传递的是友好、愉快的信息,体现教师对学生充满信心和美好的希望。一个热爱自己职业和学生的教师,一定会用真诚的微笑来面对自己的学生。
                  (2008年2月13日《教育文摘周报》《用微笑与学生交流》)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81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201
                    • 财富1
                    • 积分4780
                    • 经验80380
                    • 文章3418
                    • 注册2005-09-15
                    【经典案例故事】选准登山的最佳目标
                    2008年5月20日,捷克登山界传来两个消息,马克在无后援的情况下,成功登上了世界第七高峰道拉吉里峰,它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尼泊尔境内,海拔8167米;莫里在珠峰8300米处坠崖身亡。
                    马克与莫里是好朋友,都是登山爱好者。18岁的时候,结伴攀登过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界的欧洲第一高峰勃朗峰。后来,他们多次合作,成功地攀登了艾吉耶、多伦等9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欧洲山峰。可是,2000年的时候,他们分手了。
                    莫里的愿望是征服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他认为,作为一名登山运动员,没征服珠峰,就不算一个最好的运动员。马克则认为,征服珠峰对一个登山运动员来说,虽然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他的素养与经验暂时还不够。正是这个分歧,他们分手了。
                    8年间,马克先后征服了海拔5895米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和海拔6893米的南美第一高峰盐泉峰,成为第一个征服这些山脉的捷克人。在这期间,他被国际登山协会吸收为常务理事,同时被任命为国家登山队的副教练。
                    莫里则一直申请攀登珠峰的签证与批文。攀登珠峰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4-6月,由于申请的人数较多,尼泊尔政府对申请者的要求比较严。8年来,莫里共获得三次签证与批文。第一次,他攀登到7600米出折回,没有实现登顶的愿望;第二次,他攀登到8500米处;2008年5月,他第三次去征服珠峰。这一次,他遇难了!捷克广播电视台是这样说的,莫里的遗体在海拔8300米处被发现。由于气候和环境等原因,人们无法接近死者,也无法将遗体搬运下山。他的死因尚不清楚,据尼泊尔方面说,大约死于两三天前,属坠崖身亡,其余的,未做过多的评论。
                    莫里死了,死在他那个美好的愿望里,许多人认为他是个英雄。可是,因为有马克的存在,大家又认为,他的死令人有些遗憾,因为人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而他选择了前者。
                    (全文录自2009年第三期《班主任之友(小学版)》刘燕敏《人生的最佳目标》)
                    【心灵感悟】选择好前进目标是人生智慧
                    读完马克和莫里的登山案例,我想很多老师在培养学生树立目标方面有了一定的收获。莫里的失败,也警醒着我们教师:在培养学生目标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培养学生要目标要专一,要一心一意经营自己的梦想。康德说:“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目标,不是可有可无的,不是点缀品,而是一个人干一番事业的动力源泉,有了目标,就等于有了灵魂;没有目标,只会浑浑噩噩,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就等于丢失了灵魂。
                    不过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我们的目标应该是专一的,这样我们能一心一意瞄准一个目标前进,用心去经营,去奋斗,成功的几率就高。如果不能一心一意,而是三心二意,这山望着那山高,一脚踩两只船,往往会空耗了时间和精力。正如歌德所说:“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设定一个目标,做一个聪明人。
                    其次,我们培养学生有一个目标,但是这个目标一定要是最佳的目标。目标过高,是好高骛远;目标过低,没有吸引力,难以产生动力。人生最重要的,不在于目标怎么宏远,或者如何踌躇满志,而是善用自己的才干和能力做最喜欢做的事情,做自己能做好的事情。选择好前进目标是人生智慧。对于曾经追求不到的东西,该放弃时,就要主动地放弃。否则,只能让自己在泥潭中苦苦挣扎,最终的结果是一无所有而伤心至极。所以,放弃不一定是懦夫的行为……放弃是一种非常明智的选择;放弃是一种美丽,放弃是走向生活的另一个起点。
                    周国平说:“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但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
                    【相关链接】帕瓦罗蒂只选一把椅子
                    在一个七月的黄昏,一位年轻的即将从一所师范学院毕业的小伙子正在苦苦地沉思着:毕业后是当一名平凡的教师呢,还是发展自己的嗓音潜能,从事喜爱的歌唱事业,抑或二者兼顾?思想的斗争毫无结果之后,他只得请教自己做面包师的父亲。
                    “哦,孩子,记着——如果你想同时坐在两把椅子上的话,那你也许会从椅子间的空隙掉到地上。生活要求你只能选一把椅子坐上去。”
                    只选一把椅子。小伙子终于下定决心,选择了唱歌。于是,经过七年不懈地学习,终于第一次登台演唱。又用了七年,得以进入大都会歌剧院。而第三个七年结束时,他终于成了举世闻名的歌唱家,成为一位光芒四射的世界巨星。
                    小伙子就是意大利的世界超级男高音歌唱家卢卡诺•帕瓦罗蒂。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8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59
                      • 经验5703
                      • 文章447
                      • 注册2007-11-09
                      每天写下一点点
                               张老,您实在太了不起了!由衷敬佩!默默学习!
                          潜心教书育人,静心阅读写作,愿向大家多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在线情况
                      8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201
                        • 财富1
                        • 积分4780
                        • 经验80380
                        • 文章3418
                        • 注册2005-09-15
                        【经典案例故事】大师纠正自己“错误”的故事
                        有一回,日本歌伎大师勘弥扮演古代一位徒步旅行的百姓,正当他要上场时,一个门生提醒他说:“师傅,你的草鞋带松了。”他回了一声“谢谢你呀”,然后立即蹲下,系紧了鞋带。当他走到门生看不到的舞台入口处时,却又蹲下,把刚刚系紧的鞋带又弄松。显然他想以松垮的鞋带来表现一个长途旅行者的疲惫。
                        有位记者到后台采访,亲眼看到了这一幕,他问勘弥:“你该当场教那位门生,他还不懂演戏的真谛。”勘弥答道:“要教导门生演戏的技能,机会多的是。在今天的场合,最要紧的是要以感激之心去接受别人的亲切,并给以回报。”
                        【心灵感悟】学习大师的修养风范
                        对于门生错误的提醒,勘弥大师故意地“闭上一只眼睛”。他不仅向门生道了谢,而且立即纠正了自己的“错误”。勘弥“视而不见”其错,不是糊涂,而是清醒,是理智,是宽容,是等待,是洞明心灵世界和教育真谛的若愚大智,也许这就是大师之所以为大师的地方。
                        班主任可以利用这个的案例告诉学生这样三点。
                        第一,对于他人给自己提出的善意的意见,无论正确与否,我们都要心存感激。第二,即使对方提出的意见不是很恰当,我们也要宽容地对待,注意呵护他人的尊严。第三,不管对方的身份如何,也要虚心诚恳地接受。
                        勘弥大师这样做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气度,是一种大度,是一种精神境界。当今青少年又是如何对待批评的呢?或者是“老虎屁股摸不得”,一听到批评,就火冒三丈,暴跳如雷;或者是对善意的批评不理不睬,无动于衷,漠然置之。这都需要班主任帮助改正的。
                        班主任要让不能正确对待批评意见的同学明白这样的道理:品德修养是人的
                        帆桅。人生就是一次远航,沿途擦船而过的有狂涛的喧嚣,有前拥后呼的虚浮的浪沫,有看不见海岸线的汪洋。但是只要帆桅挺直,就可以不畏惧前方的惊涛骇浪,就可以不用躲避身旁的暗流漩涡,就无须害怕波澜迭起的浪峰,就完全可能到达彼岸。品德修养就是人的帆桅。
                        班主任还要告诉学生:感恩之心是一颗美好的种子。每个人在生活中,多多少少都得到过别人的帮助,接受过他人的善意批评,可我们是不是都用心记住这些,并因此多了一份感恩之心呢?其实,如果我们能怀着感恩之心面对生活,那么即使处在最困厄的环境里,我们也能看到生命的绿洲,从而怀着更多更大的希望面对未来。感恩之心还是一颗美好的种子,假如我们不光懂得收藏,还懂得适时播种,那么我们就能给他人带去爱和希望,并因此挽救他们,或是改变他们的内心世界。
                        爱密尔•贝克特在《101个年轻人要懂得的哲理》这本书里有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在现实生活中,你没有必要憎恨自己的敌人,若深入思考一下,你也许会发现,真正促使你成功的,真正激励你昂首阔步的,不是顺境和优裕,不是朋友和亲人,而是那些常常可以置你于死地的打击、挫折,甚至是死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中的许多人,却犯了这样一个致命的错误:总在诅咒我们的敌人,或者因为自己遇到了敌人而失魂落魄。这恰恰错了,你应该为自己有一个敌人或者是强大的对手而庆幸,为自己遇到的艰难境遇而庆幸,因为这真正是你脱颖而出的机会。感谢敌人和对手吧,因为正是他们使你变得伟大和杰出。”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84
                        • 头像
                        • 看云卷云舒
                        • 级别
                          • 财富3
                          • 积分4197
                          • 经验37403
                          • 文章4108
                          • 注册2007-08-12
                          好书,立即上网订购。
                          [url=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464919][color=red][B]拙作《扶年轻班主任上马》在当当网销售,敬请指正。[/B][/color][/url]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234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