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拉思曾说:“学校教育,要让学生在内部的道德冲突中,澄清自己的价值观,教育要反对公式化的说教和死板的灌输。”为此,我走出旧有教育的窠臼,设计了以学生“参与、体验、感悟”为主的“感恩父亲”主题班会,把对学生的感恩教育、精神引领,内隐于各个活动设计之中,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体悟亲情,在交流辨析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P]一次成功的班会课,虽然能带给学生一些比较深刻的感悟和认识,甚至能使学生斗志昂扬、热情高涨。[/P][P]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短暂的激情,对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可靠的,甚至在辨析中达到的比较深刻的理性认识,有时也是极其不可靠的,因为“生长中的青春期生命个体,具有相当强的原始享乐本能”。[/P][P] 为此,我们既要重视一节班会课的效果,又不能过于迷信一节班会课的效果。为了确保德育效果的长效性,还需要在班会结束后,以一些后续的班级活动来继续跟进,以进一步的引导学生的激情和理性。[/P][P]为此,在与学生交流“你准备用什么样的方式回馈这份伟大的父爱”时,当一个姑娘说:“老师,我感恩父母的方式是,回家后给父母做一顿丰盛的晚餐”,瞬间我的心被姑娘朴实的话语击中,我说:“孩子,你平时会做饭吗?经常给爸爸妈妈做饭吃吗?”[/P][P]姑娘说:是的。[/P][P]我夸奖到:“你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爸爸妈妈吃着你为他们做的饭菜,一定是很幸福很幸福的,那么,回家后,把你给爸爸妈妈做的饭菜,用手机拍照或者录制成微视频,给全班同学分享一下你的幸福可以吗?”[/P][P]于是,班会结束时我随机生成了周一晚上学生返校后的跟进班会~~分享父亲节的感恩行动,只是,这个后续的班会活动要有小菊老师来完成了)。[/P][P]呼宝珍老师[/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