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313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1032
    • 经验63186
    • 文章1038
    • 注册2010-11-26
    [P][i][B][SIZE=5]坚持善良,并奉行不悖![/SIZE][/B][/i][/P]

    捡一枚橄榄品人生
    借一双慧眼看教育
    在线情况
    31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44
      • 经验31225
      • 文章439
      • 注册2012-02-16
      [FACE=幼圆][COLOR=#0000ff][SIZE=4][LINE-HEIGHT=32px]上帝偏爱有准备的头脑[/LINE-HEIGHT][/SIZE][/COLOR][/FACE][P][FACE=幼圆][COLOR=#0000ff][SIZE=4][LINE-HEIGHT=32px][P]    解读自己成长中的生命密码,反思自己儿时成长中被教养的经历,虽然有时候会让自己再次启动伤痛。但我得感谢伤痛带来的蜕变,因为只有这样我才不会无意识地陷入自己的原生态家庭叠矩重规,至少曾经的伤痛告诉自己的真实存在,我可以选择做比我父母更好的父母,我可以让我的孩子比过去的我更快乐和幸福。[/P][P]    正确处理童年的经历,接受它们,它们只是自己生命成长所经历的一部分,也许每个人都无法改变过去的那种经历,但经历过后的智慧可以让自己选择如何去看待这些事情的方式。每一件事情和每一个经历都为自己的成长而来,诚心接纳生命中愿和不愿面对的事,感恩际遇中爱和不爱我们的人。[/P][P]    也只有把自己从过去的枷锁中解救出来,我们才能学会用不同的方式去思考人生,去觉知自己的情感和认知,也会清晰地明白以前的事情是如何影响现在的生活。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在做为人父母的成长路上,过去自己所经历的沉重不再成为今天亲子关系的牵绊;对自身情感经历的清晰认识,才能顺畅地与孩子建立和谐的、稳定的亲子关系。[/P][P]    我很庆幸,上帝对我的偏爱。我愿意把苦吃在前头,正如师傅说的那句话:“因为我们经历过太多,所以最终我们都会幸福绵长。”如果缺乏自我反思,则会把童年时候的经历复制给自己的孩子,孩子也不再是一个独立个体,她很不幸地再次沦为无知父母过去不健康心理和行为的“影子”。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和面对自己幼年时的经历,势必会影响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依恋情感。而情商、自尊心、认知能力以及社交技巧的形成基础则依赖于六岁之前孩子和父母的依恋关系。所以,坦诚面对自己的成长经历,反思自己的生活,我们可以深入地了解自己,并把作为父母的成长和孩子的成长积极联结,我和孩子之间各自拥有独立的“人生地图”,并且我们之间又有共情和超然平衡的“我们的地图”。[/P][P]    没有谁的一生会完美无瑕,因为存在不完美,所以我们才会致力于一生成长和进步。作为人永恒要面对的学习功课那便是如何积极过好自己的人生。如何理解和处理过去发生的事情,这赋予自己和孩子生命中丰富和充实的意义。今后的生活也是如此,用心体验,就会一直拥有改变和成长的机会。[/P][P]    上帝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了解这一切,我会尽我生命中的所有努力,让孩子和我一样,学会从爱的幻梦中醒来,看见真实的生命,看见真正的幸福! [/P][P]
      [/P][/LINE-HEIGHT][/SIZE][/COLOR][/FAC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1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44
        • 经验31225
        • 文章439
        • 注册2012-02-16
        [FACE=幼圆][SIZE=4][LINE-HEIGHT=32px]心灵感应 故事人生[/LINE-HEIGHT][/SIZE][/FACE][P][FACE=幼圆][SIZE=4][LINE-HEIGHT=32px][P]    每个人之所以会与众不同,就是因为各自经历的独一无的故事,人生中所经历的这些故事可以让我们加深对自我的认识,也可以更好的理解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通过亲历式讲述我们可以分析自己的生活,使我们对生活的感受变得厚重而有质感。我们不仅仅只是为了生活而生活,我们不仅仅只是生活的记录者,我们是属于我们故事的“自传体故事”的唯一作者。我们的故事会随着我们的生活不断地变化更新和向前发展。同时,我们的孩子也在试图理解和分析他们的生活经历。和孩子讲述过去我们的故事,能让孩子体会我们过去的经历,融入我们的生命。同时,也通过故事建立了一座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沟通与情感的桥梁。[/P][P]    每个人都是经历孩提时代懵懵懂懂地长大,很多事情在当时根本无法理解。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讲故事让孩子理解事情的原委道理,同时也帮助孩子学会妥善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我记得小时候我很喜欢听妈妈给我讲她小时候的故事,走进妈妈的童年生活,也就走进了妈妈的内心世界。父亲是很少有和我谈话的,更别说讲故事了。所以,我和父亲之间的感情比较疏远,也不知该如何分享体会彼此之间的亲情。[/P][P]    讲故事除了能增进与孩子的亲子感情,引导孩子合理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同时,讲故事还能促进孩子左右脑协调运作,增强孩子的思维能力。在《人际关系与大脑的奥秘》一书中,有个观点讲述了理解和分析生活形成于有解释功能的左脑模式和储存了亲历式信息、社会信息以及情感信息的右脑模式的融合。只有当左脑模式的解释功能和右脑模式的非语言及亲历信息处理功能协调融合,一个连贯的叙述才能产生。也只有通过平衡左右脑协调和谐的处理运作模式,我们才能提高对自己生活的理解力,同时也有助于孩子们更清晰地认识他们自己的生活。[/P][P]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习惯按过去的经验办事,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早已习惯了过去的生活方式。有很多时候,我们就像掌控不了的方向盘,盲目或是失控地向前行驶。就像我们难逃离生活中某些不可控制或难以预料的原始情绪。我们总想去控制孩子的感觉和行为。遇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变得心烦意乱,心浮气躁。其实,不是孩子的行为激怒了我们,而是我们过去的内在经验困扰着自己。然而,会沉浸在过去的事件里无法自拔都是右脑处理模式的特征。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唯有左脑和右脑协调合作,我们才能产生一个连贯一致的故事。[/P][P]    我们的故事人生里,若是缺少了和孩子之间的联结是不完美的。这些年为人父母陪伴孩子共同经历的事情历历难忘。也只有把心打开,开放接纳孩子,通过心与心的交流,才会在为人父母的岁月里,谱写一个个温暖且幸福的故事人生。[/P][P]    [/P][/LINE-HEIGHT][/SIZE][/FAC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16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44
          • 经验31225
          • 文章439
          • 注册2012-02-16
          [FACE=幼圆][COLOR=#0000ff][SIZE=4][LINE-HEIGHT=32px]我们真的是“独一无二”[/LINE-HEIGHT][/SIZE][/COLOR][/FACE][P][FACE=幼圆][COLOR=#0000ff][SIZE=4][LINE-HEIGHT=32px][P]    科学家估计,曾经在地球上存在的99.99%的物种今天都已经灭绝。可见大自然生态系统的残酷使摧毁一个生命同扶持一个生命同样轻松。为什么我们人类可以生存下来?[/P][P]     科学家说,从生命进化历程来看,有两种方法可以帮助人类战胜残酷的环境:变得强壮或者变得更聪明。无疑,人类选择了后者,一个体质柔弱的物种通过给大脑添加神经元的方式征服了世界,接管了地球。[/P][P]     科学家说,正是因为人类选择让自己变得聪明的这种进化方式,所以在自然界产生了学习者的概念,老师的概念也应运而生。为了人类的利益,要好好教导守护下一代:人类基因的延续取决于我们保护小孩子的能力。同时,为了让体质柔弱的人类在自然界能战胜周围凶猛的大家伙,为了在人类自己的新家园里安全地生儿育女,繁衍后代,所以我们需要讲究策略。人类选择的一个奇怪的策略就是,他们决定尝试彼此之间和平相处。[/P][P]    生命中的历程中,人的大脑一直都在成长。人的大脑好比一个“需要装配”的精密仪器。在出生时,人的大脑只有一部分被建造好了,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也不能完全装配好。人类大脑最大的施工程序要到我们20岁出头时才能完成,一些微调要一直延续到40多岁。出生时,我们带着一些预设电路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如呼吸、心跳等。但“需要装配”的部分指的是大脑神经建设项目还未有完成,它等待出生后由外部的经验来指导。这种经验指导来自于我们生命中的一切经历,而幼年的家庭教育和环境显得尤为重要。[/P][P]    埃里克·坎德尔是首先发现学习进程中细胞基础的科学家,并在2000年因此获得了诺贝尔获。坎德尔发现,当人在学东西时,大脑的通路发生了变化,“人类哪怕只是学习一条最简单的信息,也会涉及参与这一学习过程的神经元结构的物理改变”。基因和经历的相互作用影响了大脑的发育。从广义上来说,正是因为这些物理变化导致了大脑功能的组织和重组。大脑在不断学习新东西,也在不断重新塑造自己。[/P][P]    大脑定律告诉我们,学习导致大脑的改变。大脑对外部输入非常敏感,并且对每个人来说,他们的所处的家庭环境和接受的教育都是不同的,所以大脑的实际结构取决于它们所处的文化及周遭环境变化,并且每一个变化都是独一无二的。[/P][P]    大脑定律告诉我们,我们出生时,大脑就设定好要终身学习的,设定好是要与他人建立联结的。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根据与父母之间形成的亲密关系,大脑才能形成相应的神经回路,促进人一生的成长。因为每个大脑都是独特的,所以能够读懂学生的心灵在学生的心灵上教书是既幸福又有成就感的事。因为每个大脑的发展都是有差距的,所以教师不要用一种方法去教几十个学生,也不要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因为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所以教师不要想当然的用自己的想法去猜测定义学生的所作所为。因为,现实就是:你永远无法改变一个事实,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不同的。[/P][P]     [/P][/LINE-HEIGHT][/SIZE][/COLOR][/FAC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17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44
            • 经验31225
            • 文章439
            • 注册2012-02-16
            [FACE=幼圆][SIZE=4][LINE-HEIGHT=32px]我是谁?[/LINE-HEIGHT][/SIZE][/FACE][P][FACE=幼圆][SIZE=4][LINE-HEIGHT=32px]
            [/LINE-HEIGHT][/SIZE][/FACE][P][FACE=幼圆][SIZE=4][P][LINE-HEIGHT=32px]我是谁?[/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x]从我出生的那一天开始就在寻找这个答案。[/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x]从此的一生开始了漫漫认识我是谁的征途——人生。[/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x]我喜欢照镜子,[/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x]通过这面叫母亲、父亲、家庭的镜子,[/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x]我看到了自己。[/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x]在年幼自我意识的萌芽中,[/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x]我发现我害怕孤独。[/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x]我渴望得到妈妈、爸爸的爱,[/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x]我需要被深深地理解和接纳。[/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x]透过父母的理解和接纳,[/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x]光和热将我的一生点亮。[/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x]于是,我立志要成为一个爸爸妈妈的乖小孩,[/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x]爸爸妈妈喜欢的、开心的就是我毕生追求的方向。[/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x]因为,只有在家庭里我才不会被遗忘和抛弃。[/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x]才能安抚我那颗幼小的一直渴望被肯定的心。[/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x]
            [/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x]我是谁?[/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x]我期待爸爸妈妈对我的理解和接纳。[/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x]透过理解和接纳我知道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x]实现自我,做我自己想做的事,[/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x]选择属于自己的人生,这是我一生修行的功课。[/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x]可是,长大的我却一直在问自己:[/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x]我是谁?[/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x]心中有很多声音在我耳边回荡,[/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x]他们都在告诉我,我究竟是谁?[/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x]我好像丢了心,心里全是别人的声音。[/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x]我是谁?[/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x]那面可以告诉我是谁的镜子呢?[/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x]到最后我哭了,[/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x]因为我发现所有的镜子里都是妈妈、爸爸,[/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x]镜子里已经找不到我。[/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x]
            [/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x]我是谁?[/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x]我对镜子说:“能不能再让我看到我自己”[/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x]我不要在我的心里,我的世界全是爸爸妈妈。[/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x]这一生,我想带着我自己旅行我的人生。[/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x]镜子没有说话,[/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x]那个镜子里我不认识的我,更多的是爸爸妈妈的轮廓。[/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x]我是谁?[/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x]我不停地追问?[/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x]爸爸妈妈相似的轮廓里,总有和他们不一样的地方。[/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x]我是谁?[/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x]我走上了一条寻找自己的意志之路。[/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x]这条路的起点是父母,终点是我自己。[/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x]
            [/LINE-HEIGHT][/P][/SIZE][/FACE][/P][/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18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44
              • 经验31225
              • 文章439
              • 注册2012-02-16
              [P][FACE=黑体][SIZE=4]成为我自己 [/SIZE][/FACE][/P][P][FACE=黑体][SIZE=4]    如果你想拥有更强的自控力,就得拥有更多的自我意识。[/SIZE][/FACE][/P][P][FACE=黑体][SIZE=4]    自我意识就是人类特有的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SIZE][/FACE][/P][P][FACE=黑体][SIZE=4]    自我意识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种心理成份。[/SIZE][/FACE][/P][P][FACE=黑体][SIZE=4]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称,人有五个层次的心理需要:饮食与性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罗杰斯说,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成为我自己。[/SIZE][/FACE][/P][P][FACE=黑体][SIZE=4]    所以,我们生命的根本动力在于成为我自己。[/SIZE][/FACE][/P][P][FACE=黑体][SIZE=4]    很多时候,我们都能感觉到。同一件事情,如果是别人来要求我们做,我们就会心生不快,感觉自己是被要求的。如果这件事情是自己首先主动参与的,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结果。两者的感觉不言而喻。自己拥有选择权,主动参与自己生命的体验,就在做我自己,无论结果是快乐还是忧伤。[/SIZE][/FACE][/P][P][FACE=黑体][SIZE=4]    同样的道理,如果同一件事情我把它当做是必须完成的任务或是我非常感兴趣的游戏,结果也会截然不同。虽说是同一件事情,前者看上好像是被迫完成任务,后者却是通过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来唤醒自己。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当自己疲劳于不想做和必须做的挣扎消耗之后,剩下具体做工作只能是草草结束,应付了事。所以,明白自己的感觉和体验的重要性,也不要打着爱的旗号去强制和要求别人。[/SIZE][/FACE][/P][P][FACE=黑体][SIZE=4]记住,是不是在做自己,这点极为关键。[/SIZE][/FACE][/P][P][FACE=黑体][SIZE=4]    回顾历史,我们拥有意志力,得益于远古时代的人类。随着人类不断进化,前额皮质逐渐扩大,使我们拥有了新的功能。它能控制我们去关注什么、想些什么,甚至能影响我们的感觉。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SIZE][/FACE][/P][P][FACE=黑体][SIZE=4]    所以,进化,更多的是锦上添花。当我们拥有新技能的时候,大脑原始的功能并没有被新功能所取代。在原有的冲动系统和本能系统之上,我们进化出了自控系统。但过去为我们效劳的生存本能,如今会不可避免地给我们带来麻烦。比如,过去事物短缺的年代,吃美味的事物会为我们增加热能,而今天过分地爱好和追求山珍海味却是使我们患上疾病的风险率大大地增加。[/SIZE][/FACE][/P][P][FACE=黑体][SIZE=4]    一旦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时,想要迫不及待地控制节食,那是既不科学也不能长时间达成较好效果的。因为我们的意志力有限,在短期控制自己有效的之后;在意志力疲软期间,我们会越发经不起诱惑和考验。所谓,越控制越失序正是这个道理。不管怎么样,吃饱是人的本能,当人要想方设法地控制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忽略自身的感觉造成身与心的分裂。这样的做法其实就是在否定和摧毁自己。[/SIZE][/FACE][/P][P][FACE=黑体][SIZE=4]这个世界上,每件事情都是中性的,最后结局的不同是因为人们对事件的看法有着好坏的不同。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能是人之常态,也只有承认人之为之的常态,我们才是真正的在做我自己。[/SIZE][/FACE][/P][P][FACE=黑体][SIZE=4]    所以,在劳累了一天之后,我可以好好地放松休息,别再强迫自己看书学习,因为这个时候我的意志力很薄弱,我看不进去也学不进去;在平时自己心情烦躁的时候,宠爱一下自己,别再让这些堆积如山的工作把自己的情绪压垮,爱自己的生活方式——别把生活搞得一团糟,过自己想要的简单生活;每一天面对的事情很多,想做的和不想做的,自己应该有个任务清单。不想做的必须规定自己要做点什么,喜欢做的告诉自己“不是任何一件喜欢的事情你都可以急着把它做完”;最后承认自己的意志力有限,预设底线,学习时不开QQ,别老是挑战自己的意志力,老是打开QQ一边学习或工作,一边聊天。[/SIZE][/FACE][/P][P][FACE=黑体][SIZE=4]    做我自己,成为我自己,一切都是人生路上的丰富与经历。[/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
              [/SIZE][/FAC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19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44
                • 经验31225
                • 文章439
                • 注册2012-02-16
                [P][FACE=微软雅黑][SIZE=4] 痛并成长着    [/SIZE][/FACE][/P][P][FACE=微软雅黑][SIZE=4]      斯科特在《少有人走的路》开篇第一句话就是“人生苦难重重”。并强调这是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它的意思是告诉我们人生是艰难的,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这点,那么我们不必对人生的苦耿耿于怀。我想说,为什么会知道它是苦?苦是相对的,如果只是得到,没有失去,又何来痛苦的滋味呢?正是因为人生的酸甜苦辣,才有了人生的红黄橙靛紫。因为人生经历的丰富,我们才可以活得有滋有味。说“人生苦难重重”是伟大真理的原因在于,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一旦我们想通了它,就能实现人生的超越。我想中医学上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就是这个道理吧,其实不仅是想通,更重要的是我们敢于面对现实的勇气和行动。毕竟能吃苦只是一阵子,不会吃苦则会苦一辈子。[/SIZE][/FACE][/P][P][FACE=微软雅黑][SIZE=4]      美国开国先哲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惟有痛苦才会带来教益。”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面对问题,聪明者不因害怕痛苦而选择逃避,而是迎上前去,勇于面对、尊重事实、果敢承担责任。痛苦带来的教益就是让人在困难挫折中学会成长。生命的历程中,会给自己带来痛苦的原因一定是自己某方面的想法或是行动遭遇了挫折和失败。造成挫折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恶习难改亦或是坏习惯来带的遗憾。[/SIZE][/FACE][/P][P][FACE=微软雅黑][SIZE=4]      记得,有次在班上我调侃某些自习课违纪的学生:“据心理学家分析,为什么有些人上课老是做不住,不能遵守纪律。这和儿时父母的训练有关。在幼儿期,如果父母对其大小便训练不严,孩子想大小便就随处解决的话。那么,这个孩子长大后就会缺乏纪律感。其实,我们只要有心观察一下身边的现象,我们就心知肚明。”孩子们都听明白了我的话,那几个不规矩的也收敛了自己的行为。我感叹:“有种默契叫心照不宣啊。”面对课堂上屡次违纪的学生,批评说教惩罚都干过了,而且学生也保证“下次不再犯”。可是这话坚持不了多久,他们就被打回原形。我不得不“甘拜下风”,因为学生是铁了心和你斗,争夺他课堂上的“自由”。而教师不可能长期和他耗战,因为教师除了要解决课堂纪律之外,还有教学工作、家庭生活等等之类的让自己分身乏术。说到这里,我忽然想起我们要求学生在我们面前保证:“下次绝不再犯”是多么苍白无力的话啊。第一,就像傻子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第二次一样,造成学生今天的这个局面都是他长期累积的“恶习难改”所决定,既然成习惯的东西,哪会有什么教育效果会“立竿见影”呢?第二,孩子的自控力和我们大人一样,是有限的。当遇上人特别疲软或是情绪正冲动爆发时,理智哪是情绪的对手啊?第三,学生也有想进步的心,可是信誓旦旦地保证之后,付出的行动、坚持的效果让自己看上去都心灰意冷,还谈什么改变啊,只有“破罐子破摔”了;第四,人都是灵动的,你不准他这样,也不准他那样。他精力旺盛不发泄不行啊,所以越是高压政策管制的背后,学生摆出来的“烂摊子”越多。[/SIZE][/FACE][/P][P][FACE=微软雅黑][SIZE=4]      写到这儿,既然无力面对个别“顽固”学生,似乎也只能选择规避问题和逃避问题了。我们或是对这些学生视而不见,或是埋怨这些孩子的家庭没管教好子女或是抱怨学校又把这个“奇葩”送到了我的班上。如果我们要这样想,或是把责任都推到别人的身上,我们则已经停止成长,也无法走上这一条心智成熟的路。要影响和改变孩子,首先需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观念,改变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教育自己和孩子自律的这条路上,带给我们的就是双方如何忍受痛苦获得成长的经验。[/SIZE][/FACE][/P][P][FACE=微软雅黑][SIZE=4]      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当你把他视为“异类”和“奇葩”的时候,就已经把他分裂出去了,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同样的,是人都会不完美,倘若只接受自己“好”的一面,坚决抵制自己“坏”的一面,这势必造成一个完整独立的人的人格分裂。唯有接纳和包容自己,我们的心才能平静安稳;唯有尊重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他们才不会那么“叛逆”和“敌对”。就像白天和黑夜一样,有了黑夜的睡眠充足才会有白天的精力旺盛。有时候,积习和恶习也只是相对的,说不定在某件事情上积习,过渡到另一件事情上则变成了恶习。说到这里,让我想起有天早上教育我班迟到的学生。当问到这个孩子“几点起床时?”孩子回答:“七点二十分”。(注:我班七点半考勤)随后又问他:“几点到教室?”他说:“接近七点五十。”我再问他:“这短短的二十几分钟你做了些什么事?”他说:“洗脸、刷牙、洗头、吃饭。。。”当时,我觉得他早上起来洗头好奇怪,于是滔滔不绝地说教了他一番。看到他那“屌丝”的表情,我知道这次口水话又白浪费了。随后,转念一想,便拍了怕他肩膀:“好家伙!表面上看你已经迟到,说明你是个懒散之人;但这二十几分钟里你却做了那么多的事情,这只能说明你也是个精干的人啊。我算了一下,你只需要在早起十至十五分钟,你就不会迟到了。”这回,再看他的表情,惊奇中。。。[/SIZE][/FACE][/P][P][FACE=微软雅黑][SIZE=4]    “这世界上原本没有垃圾,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一件事情原本没有好坏,结果的好坏在于我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恶习并非十恶不赦,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一样,看我们如何去利用它。不管是好习惯也好,坏习惯也罢。它们都只是我们人格的一部分。如果我们硬要当坏习惯是我们自己的敌人,并发誓击败它,那它在我们内心深处会像弹簧一样,随时都会像我们发起攻击。这样,我们越想要控制自己,最终却变成了自己人生的失败者。其实,我们可以敞开真心接纳它们。不管是自己深恶痛绝的坏习惯还是缺点,它们都是我的一部分,只要我们善于利用它们的正面,它们都可以成为我们自己的好朋友。[/SIZE][/FACE][/P][P][FACE=微软雅黑][SIZE=4]      生命中的每一部分对我们而言都不可缺失,就像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一样,都有各自的功能,给我们带来帮助。唯有和谐平静的心,才能让自己的身和心都不分离,才会让让每一部分都不会捣乱。自己的成长是如此,师与生的关系也是如此。。。[/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
                [/SIZE][/FAC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20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44
                  • 经验31225
                  • 文章439
                  • 注册2012-02-16
                  [FACE=微软雅黑][SIZE=4]你的人生为谁而精彩[/SIZE][/FACE][P][FACE=微软雅黑][SIZE=4]    在这个信息高速爆炸的年代,我们需要一颗强有力的心脏承受身边“冲击极限”的新闻。我们叹息着这个物流横欲而精神的匮乏会迷失自己的年代,点击每天的新闻,很多都是灰常灰色地带。挖出的政要官员、富豪明星的负面新闻,让人疑惑:人的本性在哪里?最让人痛恨和谴责的,莫过于表面越重视的形象和政绩,背后往往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如:越是强调廉政的,结果是条贪污大虫;越是注重公众形象的背后却是糜烂堕落……[/SIZE][/FACE][/P][P][FACE=微软雅黑][SIZE=4]    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道德许可效应”,这和我们对表里如一的渴望背道而驰。当说到孰是孰非时,我们都能毫不费力地做出符合道德标准的选择。我们只想让自己感觉良好,而这就为自己的胡作非为开了绿灯。也正是因为这种“道德许可”,当你做善事的时候,你会感觉良好。这就意味着,你更可能相信自己的冲动。而冲动常常会允许你做坏事。[/SIZE][/FACE][/P][P][FACE=微软雅黑][SIZE=4]    因为嘴里说的就是我们本身所具有的明显的道德标准。所以对于像我这么道德高尚的人,偶尔犯一个小错也是合情合理的,毕竟人无完人嘛。说到这里,我总算明白为什么我们总是一味地把责任或过错推卸给别人,因为我们一向都是善良之人,我对自己的品行美德十分满意,所以从本能里我们坚信,我们应该好好地奖励自己。然而正是这种对过去自己的表现感觉良好,才让我们为今后的纵容找到了借口。想想,当我们都能自律成为一个足够好的人,当自己的感觉良好时,当比起身边,还有那么多的人逊色于自己时,我还需要努力、自律吗?[/SIZE][/FACE][/P][P][FACE=微软雅黑][SIZE=4]    “道德许可效应”让我恍然大悟。在班级管理中,有很多问题梗在我心里难受。比如,学校发动捐款,第一次给初三、四班的一个患鼻癌的女生捐款,孩子们踊跃献爱心,宁愿少喝一瓶水,把温暖和希望送给同年级的学友。第二次雅安芦山地震,他们的捐款就严重缩水,让我愤怒地是有的孩子打着捐款的借口向家里要钱,要来的钱象征性捐个一块两块,剩下的据为己有。不是有个学生的家长打电话来还要追加捐款,我根本不知道孩子背后的“暗箱操作”。平时我对孩子们说:“钱多钱少不要紧,最重要的是自己的一片真心情谊,捐出去的是一份爱心、希望,是一份美好的祝愿。”这会儿,我倒是有感而发:“有一种道德叫假正经”。第一次捐款,孩子们明正验身看到了自己所处的位置,我们都是爱心大使,我们都是善良之人。于是,第二次他无需多捐,更多的钱他需要用来奖励道德高尚的自己。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忘了捐款的目的,我们只是通过了捐款的方式来证明纵容自己就是对善良的我最好的奖励。所幸的是,这只是极个别现象。[/SIZE][/FACE][/P][P][FACE=微软雅黑][SIZE=4]      同样,就算我们没有把意志力挑战当做衡量道德的标准,也完全有可能陷入“道德许可”的陷阱。因为,当你看见自己取得进步,获得成绩时。这样的结果是让人非常高兴的,于是有了成绩的我们会把进步当做放松的借口。这会儿我倒是真明白为什么我班王枰在取得考试第一名之后,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作业可以不交,英语可以不背。甚至英语老师对他苦口婆心:“说你看看张洪,原来你们两人都差不多。”他毫不客气地打断英语老师:“我是我,他是他,不要拿我和他比”。让人听着都为之纠结。再看看张洪,从第一次选择自己的目标开始,他就有明确的目标,所以他一直坚持得很好。李广川也是,他以读书为自己最大的爱好,这种发自内心喜欢读书学习,并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得仅仅有条的孩子,学习对他而言是痛苦的事吗?有时候,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的确取得了进步,但自己心里要明白,自己做了什么,自己心中的目标又是什么。如果,像王枰那样想着:“我做到了,现在我可以做点其他的”那就不用进步了;如果换成是张洪的想法:“我取得的进步让我向宜三中又靠近了一步”,自己就会义无反顾地坚持自己的梦想。[/SIZE][/FACE][/P][P][FACE=微软雅黑][SIZE=4]       写到这里,让我想起一个故事:[/SIZE][/FACE][/P][P][ALIGN=center][FACE=微软雅黑][SIZE=4]孩子为谁而玩[/SIZE][/FACE][/ALIGN][/P][P][FACE=微软雅黑][SIZE=4]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戏,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SIZE][/FACE][/P][P][FACE=微软雅黑][SIZE=4]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SIZE][/FACE][/P][P][FACE=微软雅黑][SIZE=4]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SIZE][/FACE][/P][P][FACE=微软雅黑][SIZE=4]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SIZE][/FACE][/P][P][FACE=微软雅黑][SIZE=4]    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SIZE][/FACE][/P][P][FACE=微软雅黑][SIZE=4]      这个故事里老人很聪明,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所以让孩子最终被美分左右,变成了美分的奴隶。其实,寓言中的老人难道不像我们作为家长、教师?而美分,不就是我们对孩子做出的金钱、玩具等各种各样的外部奖励?于是,我们的孩子忘记了学习的原始动机——好奇心和学习的快乐;我们也忘记了作为父母和教师的动机——成长的快乐……[/SIZE][/FACE][/P][P][FACE=微软雅黑][SIZE=4]       因为缺少内部动机,所以我们明明做了决定,但迟迟不会去行动,或者行动了一段时间就放弃。所以,我们仍然还在原地踏步。为了杜绝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唤醒自己和孩子的内在发动机——强大的使命感。[/SIZE][/FACE][/P][P][FACE=微软雅黑][SIZE=4]       所以,要做一件事情之前,我们不需要去担心有没有意志力,而是需要花时间问问自己,到底我心中想要做什么?想要达成一个什么样的目标?也只有发自内心想做一件事时,动力才会从内心自动产生。就像玫瑰要绽放、茉莉要芬芳、鸟儿要飞翔、鱼儿要跃龙门一样,我也想做真正的自己,为心中的使命而来![/SIZE][/FACE][/P][P][FACE=微软雅黑][SIZE=4]    [/SIZE][/FAC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2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21
                    • 经验535
                    • 文章121
                    • 注册2012-08-08
                    [P]童看快乐啊[/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2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2
                      • 财富2
                      • 积分26128
                      • 经验247301
                      • 文章25533
                      • 注册2011-06-16
                      我们不可以改变自己的工作,却可以改变方法;我们不可以改变自己的航程,却可以改变航线!
                      好老师就是好人,做好自己,就是负责的人生!
                      在线情况
                      32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2
                        • 财富2
                        • 积分26128
                        • 经验247301
                        • 文章25533
                        • 注册2011-06-16
                        [QUOTE][b]下面引用由[@游泳的鱼][URL=a.asp?b=301&id=421542]发表的内容[/URL]:[/b]

                        看到王老师和伙伴的留言鼓励,心里很高兴。是的,纵然心有千百个不高兴,但是自己的心仍可以选择自己的活法。我心不应该沉浸在现实的抱怨中,我心应该和尖峰人、热爱追逐教育事业人永远在一起![/QUOTE]
                        [P]
                        [/P][P][COLOR=#e61a1a]鼓励也是教育!激励也是影响!愿您越走越远![/COLOR][/P]
                        好老师就是好人,做好自己,就是负责的人生!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