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301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财富3
    • 积分4780
    • 经验53288
    • 文章4693
    • 注册2008-05-22
    [FACE=宋体][SIZE=9pt]   [/SIZE][/FACE][FACE=黑体][SIZE=4]  沈[i]老师的故事很精彩!一口气读了三个呢。[/i][/SIZE][/FACE]
    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论坛惊现逍遥的风采, 我不是路过!  
    在线情况
    30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44
      • 经验31225
      • 文章439
      • 注册2012-02-16
      [FACE=楷体_GB2312][SIZE=4][SIZE=5][B]思维“龙卷风”登陆“诺曼底”[/B][/FACE][/SIZE][/SIZE][P][FACE=楷体_GB2312][SIZE=4]   现象:1、心理日记,要求学生“3+1”。记叙三件积极快乐的事情,如果有只能记一件消极的事情,并用“情绪ABC反驳自己。”我班的部分男生敷衍了事,女生记录很认真。分享她们的快乐感动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刻,有时候望着调皮的男生,心里在想:“凭啥对你们那么好?那是因为你们对我家姑娘好。”可是,也有让我纠结的地方。我问曹容丽:“为什么要你记一件消极的事情啊?留住伤悲么?你以前都能用情绪ABC反驳自己的消极情绪,让你们记录的原因更多在于帮助你们开导自己啊,莫非是因为你会,所以你出题给我做?”曹容丽笑而不语,我语而无笑。[/FACE][/SIZE][/P][P][FACE=楷体_GB2312][SIZE=4]   2、眼保健操的时候,有几个同学擅自不做眼保健操,朝厕所里跑。眼保健操完了,我公开反对这现象:“个人的事情除了非常特殊非常紧急之外,请把眼保健操做了再去解决。”只要一听到我音调提高,估计大家都是唯唯诺诺。这时候,广播响起:“请各班团支部书记马上到学校综合楼前集合。”韩茂娇无动于衷,我再一次无语。这女生也听话得太机械了吧,简直就是愚忠。[/FACE][/SIZE][/P][P][FACE=楷体_GB2312][SIZE=4]   3、半期考试,数学题很难。难倒了听话的女生,得意了思维开阔的男生。然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聪明的男生不踏实,历史政治一塌糊涂。踏实的女生非常听话,文字科目让老师安慰,但不能拔尖。平时喜欢质疑、追求一题多解的雅婷、李想、王枰他们一到关键时刻就能很好发挥,然而喜欢“我行我素”的李广川、陈敏关键时刻就要略逊一筹。再看听话得让我心疼的曹容丽和惠义梅,数学一直是她们心中永远的痛。分析了她们的试卷,我还是在叹息,这些女孩一直很听话,她们都在用老师家长提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所以遇到需要让自己选择的,她们便无从下手。倒是便宜了那帮猴精,平时挑衅班级纪律,散漫自由成习惯。关键时刻静下心来,懂得一切由自己选择和掌控。这些天,上数学课有意识地我都会提醒曹容丽、惠义梅她们,你可以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把主动权交还给她们自己……[/FACE][/SIZE][/P][P][FACE=楷体_GB2312][SIZE=4]   4、体育升学考试,县上教研员来测试。让我等松了口气,不是跨县交换也不是各学校体育老师来抽考,教研员来测试是最理想的事情。于是,遂告诫班上的孩子。体考时,要绝对态度端正,服从老师的安排;要有礼貌,要有阳光和笑脸,温暖老师那疲劳的心……体考时,大家都挺认真。但有个别男生因为平时懒散成自然,知道考试必然打败仗,故还没上考场就开始放弃。我几次暗示和鼓励他好好考,体育老师特别上前关心,但他依然是个“二愣子”。更甚者,其他班有女孩心情激动不能正常发挥,从考场上走下来,伤伤心心地大哭。见之,我摇头叹息:“何必?何必?何必?”觉得我们的教育真的缺少了点什么?一味认真的抵不过能抓住机遇的,特别关注机会的终究比不过踏实的。看来,做人需要踏实,但不能太‘单蠢’,有时候,学会根据情境和环境灵活变动。教师也不能唯教材、唯考试而眼中别无他物,否则,教出来的学生只能“之乎者也”读死书、死读书、书读死……[/FACE][/SIZE][/P][P][P][ALIGN=center][FACE=楷体_GB2312][SIZE=4](一)[/FACE][/SIZE][/ALIGN][/P][P][/P][P][FACE=楷体_GB2312][SIZE=4]   终于有堂读报课可以和孩子们聊点学习之外的东西。这节读报课,我准备和他们聊聊这几天让我为之纠结很久的“思维定势”。[/FACE][/SIZE][/P][P][FACE=楷体_GB2312][SIZE=4]   电脑屏幕上,给出第一个问题:公安局长在茶馆里与一位老头下棋。正下到难分难解之时,跑来了一位小孩,小孩着急地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头问:“这孩子是你的什么人?”公安局长答道:“是我的儿子。”请问:这两个吵架的人与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 众生还有一部分没吸引过来,我不公布答案,故弄玄虚:“有人曾将这题对100人进行了测验,结果只有两人答对;后来对一个三口之家进行了测验,结果父母猜了半天拿不准,倒是他们的儿子(小学生)答对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如果你答不上来,想知道是什么回事,倾听下文分解。”[/FACE][/SIZE][/P][P][FACE=楷体_GB2312][SIZE=4]   屏幕上给出第二个故事——大象现象:在印度和泰国,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直到长成了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也不挣扎。这是什么原因?请众生讨论,后给出结论:小象是被链子绑住,而大象则是被习惯绑住。[/FACE][/SIZE][/P][P][FACE=楷体_GB2312][SIZE=4]   我指图片给大家看,“你看,现场表演的大象的腿上都有一根绳子。其实,只要它想跑,一定会很轻松地达到目的。但它已经被它长年累月的想法和习惯所控制。所以,孩子们。有时候我们理所当然、习以为常的想法并不代表正常。这种想法就是束缚我们头脑的思维定势。”后给大家解释什么是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就是习惯于用以往常用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和解决问题。用在我们学习上,思维定势容易使我们产生思想上的呆板、千篇一律的解题习惯;用在生活中,思维定势容易让我们陷入机械和固执;用在情绪和心态上,思维定势使我们永远只看得到消极,无法突破生活中的困境和阴霾。[/FACE][/SIZE][/P][P][P][ALIGN=center][FACE=楷体_GB2312][SIZE=4](二)[/FACE][/SIZE][/ALIGN][/P][P][/P][P][FACE=楷体_GB2312][SIZE=4]   接着,我和大家一起分享了一个笑话。有位拳师,熟读拳法,与人谈论拳术滔滔不绝,拳师打人,也确实战无不胜,可他就是打不过自己的老婆。拳师的老婆是一位不知拳法为何物的家庭妇女,但每每打起来,总能将拳师打得抱头鼠窜。有人问拳师:“您的功夫都到哪儿去了?”拳师恨恨地道:“这个死婆娘,每次与我打架,总不按路数进招,害得我的拳法都没有用场!”拳师精通拳术,战无不胜,可碰到不按套路进攻的老婆时,却一筹莫展。[/FACE][/SIZE][/P][P][FACE=楷体_GB2312][SIZE=4]   孩子们笑了,他们觉得拳师太呆板了。我告诉他们,这不仅是个故事。在生活中,我们也在屡屡犯着这样的错误。“熟读拳法”是好事,但拳法是死的,如果盲目运用书本知识,一切从书本出发,以书本为纲,脱离实际,这种由书本知识形成的思维定势反而使你的思维受到限制。“知识就是力量”。但如果是死读书,只限于从教科书的观点和立场出发去观察问题,不仅不能给人以力量,反而会抹杀我们的创新能力。所以学习知识的同时,应保持思想的灵活性,注重学习基本原理而不是死记一些知识点、公式和定理,而是要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这样知识才会有用。 [/FACE][/SIZE][/P][P][FACE=楷体_GB2312][SIZE=4]   讲到这里,我即兴想到一个笑话,于是与大家一起分享。“有个计生局的局长,做事向来不认真。就连开会的发言稿都是别人帮写的,他直接照着念。你们看这样的局长当得多安逸啊。有一次,局长下乡检查工作,做报告。按照往常的惯例,把公文包里的稿子拿出来念。他念到:“乡亲们,今年要是计划生育不搞好。”眼睛顺势划到下一行,“明年苍蝇蚊子不得了。””众生在教室里乐翻了天。[/FACE][/SIZE][/P][P][FACE=楷体_GB2312][SIZE=4]   我也乐不此疲地耍着宝。我说记得当年读书的时候,我最喜欢看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里面有一个节目让我至今记忆犹新。那个游戏给出一段文字,然后让人通过动作比划传递,到最后一个人比划完,再请他解读。有一次给出一段字:“万水千山总是情”,我也夸张地比划着温柔如水、暗送秋波外加面瘫的表情。然后直接跨到最后,一边做动作一边解释:“你打太极,我练猴拳。”教室里笑得人仰马翻,high高了天。[/FACE][/SIZE][/P][P][FACE=楷体_GB2312][SIZE=4]   我对大伙儿说:“你们看,这就是创意的魅力。要是一成不变的多机械呆板无趣啊。不过这个游戏也告诉我们,每个人心里想的不代表别人也是那样想的。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会产生矛盾,那是因为我们的思维和想法不一样的原因。所以,我们需要沟通,沟通理解万岁。”[/FACE][/SIZE][/P][P][P][ALIGN=center][FACE=楷体_GB2312][SIZE=4](三)[/FACE][/SIZE][/ALIGN][/P][P][/P][P][FACE=楷体_GB2312][SIZE=4]   带着快乐,我们一起去享受突破思维定势的旅程:在一个荒无人迹的河边停着一只小船,小船只能容纳一个人。两个人同时来到河边,两个人都乘这只船过了河。请问:他们是怎样过河的? [/FACE][/SIZE][/P][P][FACE=楷体_GB2312][SIZE=4]   经过之前的活跃,大家已经完全开放了。手舞足蹈地比划着,讨论着。李广川说:“这个人是个孕妇,怀着小孩上船。”我不做评论,只是引导大家去关注题的条件:小船只能容纳一个人,两个人同时来到河边,两个人都乘了这只船。陈鑫异想天开:“一定是残疾人,两个残疾人合成了一半。”众人笑之,我也开口:“权当你说了一次笑,不过与事实和条件不符。”教室里很是热闹,我忽然发现,李想在后面戏谑侯睿:“不晓得你说些啥子?亏你想得出来,应该是……”嗯,也就是平常时刻,大家都在意别人说自己不好,所以才不会那么主动积极发言。侯睿是不怕人笑的,所以他好于表现自己。不过李想在班上有点“霸气”,他的话和动作容易把人误入三六九等。[/FACE][/SIZE][/P][P][FACE=楷体_GB2312][SIZE=4]   这时,我收回了大家的发言权。我坦诚地告诉大家:“孩子们,每个人的想法都没有好与坏之分。那都是一些想法而已。有时候看似让平常人讥笑的想法和动作,只要当事人能坚持用智慧去浇灌,那一定能开出成功的果实。你们看我们人类历史上,有很多的重大发明都经历了千般阻挠万般磨难。有时候让周围人觉得简直就是神经病,但最终别人成功了。所以,我们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去判断评价别人。因为学无止境,我们的观点和想法实在是渺小和单一。别以为沈老师很聪明,这些问题现在在我心中有答案,那是因为我看了答案。之前我和你们的想法也差不多,最重要的透过这些问题来锻炼提升自己,让我们选择走一条敢于质疑、相信自己的路”。然后,我公布了答案,并引导大家,关注题干,有意让大家体验很多时候事情没有好坏之分,影响我们的是我们自己的想法。[/FACE][/SIZE][/P][P][FACE=楷体_GB2312][SIZE=4]   接着,我们继续讨论之前公安局长的那个问题。这一次,大家明显有了进步,注意力得到了提升。我提醒大家,你们疑惑在什么地方?众人说:“你的爸爸和我的爸爸。”我问大家,这是给出的条件,有错吗?大家摇头。我乐了:“别犯思维定势,通常情况下不会出错,但也有题出错的时候。所以不要用一种绝对的观点,明白了就好。”回到刚才引导大家的主题上:“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接受不能改变的东西——题干;改变可以改变的——我们的想法。我们想的最多的在哪儿?”众人说:“公安局长”;我继续:“想到什么了?”众人答:“公安局长是男的。”(也有人说公安局长是幺爹,我提醒他,如果质疑题干,那你违背游戏规则,只能直接跳下河。)我追击:“反驳你提出的想法!!”随后,有孩子得出答案了:“谁说公安局长就一定是男的?”我很得意地继续强化:“谁说女子就不如男?”[/FACE][/SIZE][/P][P][FACE=楷体_GB2312][SIZE=4]   我告诉大家:“孩子们,记住接受我们不能改变的,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做题时接受我们不能改变的是题干,改变我们能改变的是我们的想法和选择的方法;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事情本身无法改变,能影响改变的是我们的心态。让我们遭受打击的是一成不变的消极心态和想法,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思维让自己拥有积极和乐观。有时候难免会悲伤和挫折,但是它的意义不代表全是失败,我们要善于发现让自己成长的地方。之前大家的答案没有做对,那也是因为失败——是方法选择错误的原因,为此我又积累了解体经验……”[/FACE][/SIZE][/P][P][FACE=楷体_GB2312][SIZE=4]   接着,我们分享了第三个问题:篮子里有4个苹果,由4个小孩平均分。分到最后,蓝子里还有一个苹果。请问:他们是怎样分的? 这次,很多孩子直接跳跃思考质疑自己的思维,也给出了答案和解释。我由衷地赞赏大家:“你们真的很聪明,其实,只要我们愿意选择相信自己,选择行动,就会发现,我们一定能做得更好。” [/FACE][/SIZE][/P][P][FACE=楷体_GB2312][SIZE=4]   铃声响了,我结束了本次思维“龙卷风”登陆“诺曼底”活动。我随问在眼前的何露:“感觉怎么样?”何露兴奋地点头:“收获太大了。”呵呵,带着幸福与满足,我哼着歌飘向另外一个班……

      [/FACE][/SIZE][/P]
      [ 此贴最后由游泳的鱼在2013-5-8 8:25:17编辑过 ]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0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44
        • 经验31225
        • 文章439
        • 注册2012-02-16
        [P][QUOTE][B]下面引用由[U]逍遥山庄客[/U]发表的内容:[/B]

             沈老师的故事很精彩!一口气读了三个呢。[/QUOTE]
        [/P][P]谢谢逍遥老师的鼓励,也是因为沾了“逍遥”的福气,教育叙事的路上追逐自己任逍遥的幸福吧。[/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0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44
          • 经验31225
          • 文章439
          • 注册2012-02-16
          [P][FACE=楷体_GB2312][SIZE=4]5月13日 读书笔记[/SIZE][/FACE][/P][P][FACE=楷体_GB2312][SIZE=4]   “天真实在论”:我们每个人看到的、感觉到的世界是最真实的世界,我们相信我们自己看到的事实,每个人也都看得到,所以别人应该跟我有一样的想法。如果别人有不同的想法,要么就是他们没有看到真实的事实,要么就是他们被自己的利益及意识形态蒙蔽。“天真实在论”认为,每个人都会受自身意识形态及利益所影响,只有自己例外,只有自己看事情是实事求是的。如果说可以找出“阻碍世界和平及社会和谐的最大障碍”,那么这就是“天真实在论”,因为不管团体还是个人,“天真实在论”的说法都很容易引起争议——我们这个团体的立场才对,因为我们一向实事求是。[/SIZE][/FACE][/P][P][SIZE=4][FACE=楷体_GB2312]【感悟】:[COLOR=#0000ff]今天看到“天真实在论”时,心里终于释怀。曾经,觉得自己怎么总是遇上那么多无理的孩子而感到无力,任凭你在怎么苦口婆心地教育,好像他都不懂。也有很多场感动,发现最后最受感动的一定自己。原来,我是我自己的上帝。别人是别人的上帝。不管他有多么的不成熟,但都是一个独特的人,有自己的想法,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终于的真相大白,并不等于我们可以为自己的教育开脱。这只能说明教育如果是一味地说教,或是在学生对你有抵触情绪时,无论你怎么做都是于事无补的。其次,教育是个人成长的事情,除非本人愿意,否则都没有生长的动力。教师,不可自以为是,沾沾自喜。有时候,碍于你是班主任,学生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假装服你。但没有真正的心悦诚服,教师与学生永远走的是两条背道而驰的路。所以,教师和学生不可能是两大对立的阵营。教师也不可能通过兵法来镇压学生,若要“兵法”,这个智慧“兵法”也得首先建立在承认学生是个独特的人之基础上,在他温顺平和地时候,牵着他一起前行。否则,被动的、受牵制的都是教师。最后,教育孩子的目的为了有一天他能离开你独立而生存。要让他明白你的用心良苦,就得培育他有一颗感恩的心和学会善于换位思考,第一是破除他单一局限的思维,第二促使他认知和反驳自己的行为,第三用时间去证明……[/SIZE][/FACE][/COLOR][/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0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44
            • 经验31225
            • 文章439
            • 注册2012-02-16
            [P][ALIGN=center][SIZE=4][FACE=楷体_GB2312][SIZE=5]  心灵点灯[/SIZE]  [/FACE][/SIZE][/ALIGN][/P][P][SIZE=4][FACE=楷体_GB2312]   陪伴孩子们最后的一个月,发现自己找不到往昔带毕业年级那种伤感和依依不舍。我曾记得,07年带第一个毕业班的时候,想到快要分离,都会转过身去拂去我那多愁善感的泪;我也不曾忘记,现在的我在学着修行自己,学会认识自己、照顾自己和爱护自己的路上。其实,有时候心情的阴霾,不也是期待及渴求,需要一点点能够爱与被爱的经历吗?[/SIZE][/FACE] [/P][P][FACE=楷体_gb2312][SIZE=4]    越是到最后一个月,就能深切地感受到孩子们的那种焦灼。女孩还可以叽叽喳喳,有什么说什么。男孩把那份焦虑和压抑埋在了心底,选择用另外的方式来发泄。我曾经看不懂,我只是叹息,我班的男孩怎么都离我越来越远。金松的阴晴不定、王枰的鲜明个性、方林的格格不入、志铭的吊儿郎当、增友的无所事事……[/SIZE][/FACE][/P][P][FACE=楷体_gb2312][SIZE=4]    一直陷入困境的我,心情复杂地面对着这群“扶不上墙”的男孩儿。直到有一天,看到有朋友的腾讯微博:“善待有个性的孩子,那是你教育生涯的宝贵财富。”欣赏之余,打翻我的酸甜苦辣五味瓶。感恩的时候,我对自己说:“这些孩子都为我的成长而来,真心接纳他们吧。”牵强地时候,对自己说:“没有要求你为他们付出,也许因为有付出,所以有爱;抑或是因为有爱,所以才会心甘情愿选择为他们服务。”然而让自己心底苦的是,我能看见他们为朋友、为兄弟的肝胆相照,那种执着和真挚让我心底泛酸,甚至有一股想争风吃醋的冲动。这个时候,我戏谑自己是“穷人心态”。[/SIZE][/FACE][/P][P][FACE=楷体_gb2312][SIZE=4]    其实,善待孩子就是放过自己。静下心的时候,总是为自己恣意妄为地对孩子们倾倒情绪垃圾而后悔。金松一直阴晴不定,高兴了。偷偷地留言叫我:“妈妈”,不高兴了阴着脸颓废着。那天下午,他嘟囔着对我说:“下个星期的培优辅差我不想去参加了。”当时的我没来得及多想,直接反驳他:“你以为少了你就开不起班了?”他冲我一句:“就是哦。”我见他那样,没理他,走了。下来想起这事的时候,我拍了一下脑袋,埋怨自己:“怎么就这么笨啊,孩子有情绪,需要你安慰。而且随后也可以说因为你很重要,所以你必须在就化解了当时的尴尬。”有时候因为忙碌而迷失了自己,却忘记面对需要你的孩子,唯有善待、尊重、懂得爱与被爱,才会懂得去关爱和体贴别人。当我把金松找来说话时,告诉他:“你需要我宠溺你,就宠你吧。我也不想气自己了,反正也只有最后一个月。与其整天和你心生不欢喜,倒不如让你留住点什么,不过我小心提醒你哈,毕业以后不要说还是我的老班好啊……”[/SIZE][/FACE][/P][P][FACE=楷体_gb2312][SIZE=4]    男生中变化最大的是方林,让我始料不及,叛逆得像完全换了个人似的。他的桀骜不驯、冲动和不屑让我多次想拧下他那固执的脑袋。我总是对他说:“别像个刺猬似的,你住校不容易,给力八班是你的家。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及想法,你应该静下心来去感受一点能够让你温暖的东西。”很多次,除了对我,其他的人都不是好脸色。最后,我下定决心,准备亲自送他回家。在操场上,什么都没说,陪他坐了很久;看到别人打篮球,我也要了一个,和他一起打篮球。最后,他也没有被我送回去。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庆幸,并非想要出风头,征服谁,他只不过期待肯定与被肯定。他冲动的像刺猬的时候,是因为自尊把心灵之眼蒙上了。只要让他去经历、去明白,一切问题都不会再是问题,仅仅只是有重复而已。[/SIZE][/FACE][/P][P][FACE=楷体_gb2312][SIZE=4]    “事情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是自己的想法不同。”每一个有个性的孩子倘若能得到尊重,能得到认同。他怎么又会用拳头、用武力来挑衅别人,怎么会蔑视这些不把他放在眼里的人。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角,人生如戏需要自己去演。而我只是他们人生如戏中某个阶段的串场而已,做得好或许是他人生小段路程的重要他人,仅此而已。为什么还要苦执于他们不听话,他们非得按老师的意愿去行事?[/SIZE][/FACE][/P][P][FACE=楷体_gb2312][SIZE=4]    我无法改变学生,我只能改变我自己。其实,在孩子心灵上点亮一盏灯,照亮的地方自然就不会有黑暗。我们不需要想着去逼迫学生有任何的改变,如果有机会,如果孩子愿意,我可以陪伴他,走一段人生的路,共同拥有一份希望的存款。[/SIZE][/FACE][/P][P][FACE=楷体_gb2312][SIZE=4]    祝福你们,我亲爱的孩子们![/SIZE][/FACE][/P][P][FACE=楷体_gb2312][SIZE=4]     [/SIZE][/FAC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06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44
              • 经验31225
              • 文章439
              • 注册2012-02-16
              [P][FACE=宋体][SIZE=9pt][/SIZE][/FACE][/P][P][ALIGN=center][FACE=宋体][SIZE=9pt][FACE=黑体][SIZE=5]我选择,我踏实[/FACE][/SIZE][/SIZE][/FACE][/ALIGN][/P][P][FACE=宋体][SIZE=9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FACE=宋体][SIZE=9pt][/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LINE-HEIGHT=32px][FACE=楷体_gb2312][SIZE=large]    临近中考,如“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教室里、办公室里整天都在上演着师生的“温情脉脉”。一老师把学生叫上,亲和地对她说:“离最后的中考还有一个月了,你的当务之急是把xx科抓起来,你每天都应该花xx时间来复习,只有xx科拿上去了,你才能有希望。”一学生在心理日记里写:“最不喜欢XX老师的课堂,不知道怎么惹上她了,走进来就是一副冷面孔。”而老师也在微博上留言:“走进自己不喜欢的班就是心里不爽”。[/SIZE][/FACE][/LINE-HEIGHT][/SIZE][/FACE][/P][P][FACE=楷体_gb2312][SIZE=4][LINE-HEIGHT=32px]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的学生越是临近考试,越像“傀儡”的皇帝,在家父母亲戚轮番上阵,让孩子感受“总统级”的星级服务,在学校教师语重心长或是恩威并重。。。有时候,换位思考,替学生想想,如此多的亲情、期望都聚焦在自己身上,自己能不紧张吗?很多时候,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被动地接受学习,然后麻木地考一个能让大家欢喜的成绩。[/LINE-HEIGHT][/SIZE][/FACE][/P][P][FACE=楷体_gb2312][SIZE=4][LINE-HEIGHT=32px]    写在这里,不是说我自己有多清高,就全然不在意学生的成绩。我也知道,成绩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就是我们的职业生命(曾经有老师因为教学成绩而告诉我,越来越没有自信)。而对于学生来说,没有成绩过不了今天。我在这里想表达的意思是,很多时候我们全心全意地为一件事情付出时,那并非出自我们的本愿,我们都以为自己在付出,在为别人提供最好的帮助,而实质上是我们做某事的初衷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LINE-HEIGHT][/SIZE][/FACE][/P][P][FACE=楷体_gb2312][SIZE=4][LINE-HEIGHT=32px]    就如越是到最紧要考试的关头,父母会放下自己手中的大事来全力服务孩子。家长这样做的原因无非就是告诉孩子:“我对你这么好,你必须考个好成绩,否则你就对不起我。”我们教师是否也有这样的想法,“我认真付出了这么多,付出就有回报,如果学生没有好成绩,那学生就没意思,教了这个班也只有倒霉的命。”[/LINE-HEIGHT][/SIZE][/FACE][/P][P][FACE=楷体_gb2312][SIZE=4][LINE-HEIGHT=32px]    感谢我们和家长,如此大的希望给我们孩子带来了多大的“动力”,这个“动力”也是有“目标”的,因为我们善于向孩子提要求,要求他们必须考上多少多少分。成功学里说,一个人成功需要目标和动力,才能生发激情。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在既有动力又有目标的情况下却不能成功?因为,我们给的“动力”太大,那已经超出了“动力”范围,变质成了压力。我们的孩子眼睛看着、心里想着他们要达成的目标和背负的如此压力,早已没有了全心全意投入当下复习的心情,他们坐在那里,更多的思考要是达不成目标该怎么办?[/LINE-HEIGHT][/SIZE][/FACE][/P][P][FACE=楷体_gb2312][SIZE=4][LINE-HEIGHT=32px]    有很多时候,教育的悲哀不在学生本身,也不在打着素质教育旗帜下的应试教育,而在我们教师本身。作为教师,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按照自己的想象去行动,也想象着孩子会按我们的要求和方式去行动。但我们应该清醒过来,不要在自己的幻觉下期待,也不要期待我的学生会按照我的想象来行动,因为学生不是你自己,没有一个人会按照你的意愿去成长和改变他自己。你对别人的要求和想法也仅仅只是你内心的投影而已。每个人总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方式去行动。这一点无法改变。[/LINE-HEIGHT][/SIZE][/FACE][/P][P][FACE=楷体_gb2312][SIZE=4][LINE-HEIGHT=32px]    如果我们选择一厢情愿地把自已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这实质是在压制学生。这势必会让学生想方设法远离我们,每到期末的时候,我们手里都会有一些重点关注对象,然而我却发现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你越关心他,他越是厌烦你。现在我终于明白这个道理,其实我们最开始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学生,而是为了我们自己,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所以我们理应为自己的事情负责,而不是要求学生为我们负责。[/LINE-HEIGHT][/SIZE][/FACE][/P][P][FACE=楷体_gb2312][SIZE=4][LINE-HEIGHT=32px]    学生不是我们的上帝,学生也不会替我们做出选择,真正的选择权仍然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无论教学成功或许失败,我们都要明白,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因为遇到这一届学生的好坏来决定我们最终的教学命运。[/LINE-HEIGHT][/SIZE][/FACE][/P][P][FACE=楷体_gb2312][SIZE=4][LINE-HEIGHT=32px]    放下对学生的控制权和控制欲望,我们应学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上,明白今天工作上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要勇于为自己的事情负责,懂得感恩自己拥有的一切,选择一条踏实的、深沉的活在当下的路。如果你的注意力放在别人的身上,那将造成自己重心不稳,你的世界,会变成一个因为达不成你想要的幻觉而怨声冲天的世界。[/LINE-HEIGHT][/SIZE][/FACE][/P][P][ALIGN=right][FACE=宋体][SIZE=9pt][P][FACE=Arial, Helvetica, simsun, u5b8bu4f53][COLOR=rgb(18, 116, 173)][BGCOLOR=rgb(18, 116, 173)]
              [/FACE][/COLOR][/BGCOLOR][/P][/SIZE][/FACE][/ALIGN][/P][P][FACE=宋体][SIZE=9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SIZE][/FAC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07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44
                • 经验31225
                • 文章439
                • 注册2012-02-16
                [FACE=楷体_GB2312][COLOR=#0000ff][SIZE=4]寻找教师的教育智慧[/FACE][/COLOR][/SIZE][P][FACE=楷体_GB2312][COLOR=#0000ff][SIZE=4]    我们随时随地都在思考,给我一个班,我如何把班级带好?第一反应之际,我会想到两套体系:第一个是班级管理——班级制度的建立和班级团队管理的运行;第二个是为了培育孩子的学习、生活、做事等常规习惯而建立的激励机制。第一个板块我想是应该是我和孩子们需要明白做什么、怎么做;激励机制起初或许会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可是内在的动力都变成外在的激励去了,要是得不到奖励,那孩子对学习等就不再认真对待。难道我们就只能靠规则与激励这两种手段来带班吗?何况还有一部分学生既无视班规也不屑激励,面对这群教室的“边缘人”,整天就知道惹麻烦的孩子,我们又该怎么办?[/FACE][/COLOR][/SIZE][/P][P][FACE=楷体_GB2312][COLOR=#0000ff][SIZE=4]   我们呼唤带班需要班主任智慧,班主任的智慧——作为我们行走班级江湖的法宝,它不是书上那套理论、抽象的东西;它是根据每个班主任在带班实践中能明确的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引领班级和学生、如何处理孩子们之间的偶然事件、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如何让班集体正常有生机活力的积极运转等等。可是,要做到这些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它需要我们拥有智慧;有时候遇到某些事情或许会让自己大动肝火,我们如何在最短的时间调节处理自己的情绪,把焦点关注到处理具体的问题或情境之中。书本上理论的背后我们看不见的那些东西,恰恰是支撑我们在具体实践工作中很重要的营养。我们能否培育自己的班主任素养更强大一点,对班级事情更敏感一点,遇到偶然事情会有相应的配套应变配能力:可以不带情感不带偏见地全身心投入到事发情景中,然后直觉的唤醒班主任专业处理问题的知识和素养,结合学生和实际做出准确的判断,然后积极采取行动。简言之,在特定时间和特定条件下,与当事人学生或老师一起找出做出正确事情的正确方法,即班主任的专业智慧。[/FACE][/COLOR][/SIZE][/P][P][FACE=楷体_GB2312][COLOR=#0000ff][SIZE=4]    其实很多时候困惑我们的不是问题的是非原则,而是我们需要选择如何把它做得更好,能够有教育意义,能最适合当事学生。我们需要的不是假设在某种特定情况下我们的孩子会做什么,而是面对具体的实际情景是我们的孩子应该做什么。一切都从实践中去,不给自己有拖泥带水、优柔寡断去思量的时间,而是果敢地行动,坚定地去做。[/FACE][/COLOR][/SIZE][/P][P][FACE=楷体_GB2312][COLOR=#0000ff][SIZE=4]    要想有明智的行动,就必须知道我们要到哪里去的方向和目标。因此,班主任心中应该有一个对班集体和班级学生的“终极目标”。让我们共同的班集体收获和拥有什么?我的学生成长得到了什么?有了目标,其次才是行动,行动该如何去落实,行动不是机械的,它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班主任第一时间的专业智慧不是一种单纯的技巧方法,更多的时候需要道德技能,在接人待物处理班级事情上做出正确的判断。[/FACE][/COLOR][/SIZE][/P][P][FACE=楷体_GB2312][COLOR=#0000ff][SIZE=4]    班主任的临时应变智慧是一种理智情感与方法技巧的综合。如果只有方法,缺乏理智,则草草应付了事,把学生和班级当成“它”看待,只为完成自己的任务。如果只有情感,不讲究方式方法,则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那么好心办坏事也就见惯不惊了。[/FACE][/COLOR][/SIZE][/P][P][FACE=楷体_GB2312][COLOR=#0000ff][SIZE=4]    班级管理中,再规范的制度也不能让集体充满生机活力。有时候制度可以指导规范学生怎么做,但有时候也让我们的学生因为一味地遵守制度而呆板。如果需要整间教室充满活力,那就需要班主任注入教育智慧。班级制度与智慧相比是苍白的、缺乏灵动的。我们需要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让班级管理制度不再盲目。人生充满了积极与蓬勃,让我们选择走一条开发、培养智慧的成长之路。[/FACE][/COLOR][/SIZE][/P][P][FACE=楷体_GB2312][COLOR=#0000ff][SIZE=4]   然而这是一条漫长之路,很多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来自经不起时间考验,人浮于事,更在乎与看重的是外在的名利。其实,也只有拥有教育教学智慧才能让我们行走的更远,这不仅是走得更远,同时也是开启个人幸福之门的钥匙。就让这一点点智慧之种,接受风雨无阻的浇灌成长为参天大树吧。[/FACE][/COLOR][/SIZ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08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44
                  • 经验31225
                  • 文章439
                  • 注册2012-02-16
                  [FACE=宋体][COLOR=#2b2bd5][SIZE=5]智慧在制度之上[/FACE][/COLOR][/SIZE][P][FACE=宋体][SIZE=5]    [/FACE][/SIZE][FACE=宋体][COLOR=#1a1ae6][SIZE=4]一日,晓问我:“老班,我有个好朋友因为做英语课代表很负责,而遭受了同学们的排斥和挤压,我多次建议她,给班主任讲这个事情,她都闷着不吭声。真让人着急啊。 您说她该怎么办? ”我无法想象那个女孩的境遇,最开始心里的第一反应在猜测会不会是我班出现的现象,心底沉重的同时我反驳着这一猜测。最后在晓的保证下,我的心里的大石放下了,如释重负。我对晓说:“首先,如果班上随时都有这种暗箱操作打击报复的现象只能说明一点,那就是班风不正。再者,还要看这个同学的处事方法和态度。我不认识你说的这位同学,不敢妄下断语。不过,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态度认真负责,至于下来对同学我们就需要和气生财。建议这位同学不要一直都忍,越是隐忍。背后打击的人越嚣张放肆,支持她告诉班主任吧。”[/FACE][/COLOR][/SIZE][/P][P][FACE=宋体][COLOR=#1a1ae6][SIZE=4]     其实造成那女孩今天很伤心的画面,我想那个女孩也有一点责任。也许女孩比较听话,从小一直都以听父母和老师的话为荣,所以她很负责的做着老师布置的任务。女孩也许觉得听话顺从能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就宽容了班上其他同学对她的打击报复。但是,她却没想到,正是这种默认的姿态,使得班级同学对她的打击报复变本加厉。[/FACE][/COLOR][/SIZE][/P][P][FACE=宋体][COLOR=#1a1ae6][SIZE=4]     或许,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渴望友谊,渴望获得同辈人的认可,认为自己帮老师做事背叛了同学,所以“罪有应得”。我之所以会有后面这段猜想,是基于我班的实际情况。我班的孩子是“官民一家亲”,可以说班上的制度在他们的眼里没有他们的兄弟姐妹情谊重要。当然,我班孩子曾经给我的建议就是他们需要被狠狠地抽,才能规矩。曾经我也用高压政策管制我的学生,而且效果挺不错。但我真的不想再走这一条回头路了。加之我平时算是个自由散漫之人,所以班级制度的管理在班上几乎是苍白无力的。而我也盘算的是能否选择一种更好的方式来带班,因为我的确不擅长于且不感冒带领孩子去制定那么多条条款款的东西,然后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FACE][/COLOR][/SIZE][/P][P][FACE=宋体][COLOR=#1a1ae6][SIZE=4]     因为反感制度这个东西,所以我的大脑则帮助我找了很多理由来证明制度管理不是一条好的班级管理之路。比如,制度的建立是为了引领告知孩子做什么、怎么做的;但是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很多时候,活的被死的东西框死了。其次,建立制度就搞量化评比,原本通过评比促进大家提高自己的行为规范,原本看似公平的评比,一旦要追求结果并且和班级考核挂钩,就失去了原来的味道。最后,制度执行最终结果是一发现问题就直接追究班主任的责任,就是你班主任没有教育或教育不力的问题。到底是管理还是教育,还允不允许学生犯错。于是长“反角”的我就彻底反感这套“自主版管理制度方案”。我想要表达的意思不是说彻底反制度管理,而是觉得制度在班级管理中不是万能的,甚至说只是一种低级管理。(在此,我嘲笑自己,低级的班主任温饱问题都达不到。)[/FACE][/COLOR][/SIZE][/P][P][FACE=宋体][COLOR=#1a1ae6][SIZE=4]     于是处于班主任叛逆期的我对自己说:“制度拿出来是保护人,而不是盅惑人的。制度管理也不是万能的。很多时候,情的作用、道德的作用、心灵的作用都胜过这低级的制度管理。”说是制度管理,制度还不是人定的,是人就会有感情、欲望和道德。所以,“以人为本”才是根本。理想中的班级管理有制度做保障,但更多的是温馨的人情味;教室里既有知识海洋流动,又是学生智慧横溢的地方;班级里有纪律,但更多的是宽容。[/FACE][/COLOR][/SIZE][/P][P][FACE=宋体][COLOR=#1a1ae6][SIZE=4]     其实班级管理中最让班主任头疼的还是对个别学生的教育。遇到的学生违纪也不能简单的判断成非白即黑。这都需要我们站在当时特殊的情景,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他为什么会这么做,然后去理解他那样做的原因,再来说教育和处理学生的事情。[/FACE][/COLOR][/SIZE][/P][P][FACE=宋体][COLOR=#1a1ae6][SIZE=4]     陈鑫和语文老师杠上了,语文老师说陈鑫没来上他的课。陈鑫说语文老师叫他以后不要上语文课了,所以他认为语文老师肯定不会让他进教室,所以他就自动选择上语文课之前就远离教室,自个儿跑去耍去了。如果只是简单地判断归因,那陈鑫就是旷课。陈鑫态度恶劣,那就请家长到学校来协助教育。还好陈鑫是个孝子,母亲的话唯命是从。若是遇上不把家长放在眼里的其他孩子,这个问题又如何处理?[/FACE][/COLOR][/SIZE][/P][P][FACE=宋体][COLOR=#1a1ae6][SIZE=4]    1、帮助陈鑫成长是首要目标。那天中午我和陈鑫聊了很久,从他的情绪到最后事理的分析。孩子是需要被允许犯错,需要在犯错中成长的。陈鑫敌对语文老师的原因,认为语文老师对他有成见。我让他站在语文老师的角度来与“陈鑫”(我)重新对话,他明白了其中不少的道理;[/FACE][/COLOR][/SIZE][/P][P][FACE=宋体][COLOR=#1a1ae6][SIZE=4]    2、不管什么原因,陈鑫旷课是事实。情有可原,但理应惩罚。他选择为班级服务来弥补自己的错误;[/FACE][/COLOR][/SIZE][/P][P][FACE=宋体][COLOR=#1a1ae6][SIZE=4]    3、事情的发生不一定就非黑即白。孩子不是只有好坏不分,只有想法和行为不同之分,只有用不同的情绪和方式来表达之分;[/FACE][/COLOR][/SIZE][/P][P][FACE=宋体][COLOR=#1a1ae6][SIZE=4]    4、每个事情的发生都会有特殊的情节和背景。我们要善于审时度势,要站在当时的背景和情境下,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想对方所想,感对方所受。[/FACE][/COLOR][/SIZE][/P][P][FACE=宋体][COLOR=#1a1ae6][SIZE=4]    5、我们无法控制情感,首先需要接受情感,再来处事。有时候积极的情感可以让理智的思维更开拓,正是因为和班级孩子的那份朝夕相处的师生之情,才会通过陈鑫异样的表情读懂异样的信号,从而形成判断。[/FACE][/COLOR][/SIZE][/P][P][FACE=宋体][COLOR=#1a1ae6][SIZE=4]     班主任若要能智慧地处理班级偶发事件,则需要相当丰富的个案经验。如果我们能够敢于面对班级出现的问题,敢于去承担,去锻炼,去丰富自己个案教育的经验。假以时日,我们也会如我们心中的偶像那样,处理班级事务有优秀的思考力和洞察力,能感知具体情境并作出最适合的选择方案。[/FACE][/COLOR][/SIZE][/P][P][FACE=宋体]    [/FAC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09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44
                    • 经验31225
                    • 文章439
                    • 注册2012-02-16
                    [P][COLOR=#3333cc][SIZE=5]教师生而睿智[/COLOR][/SIZE][/P][P][SIZE=9pt]
                    [/SIZE][/P][P][SIZE=9pt]   [/SIZE][COLOR=#2b2bd5][SIZE=4]   记得刚结婚那阵子,和丈夫吵架特别多。他总是冲着我吼:“麻烦你,不要拿教学生那套来对待我。”我也不甘示弱:“拜托你,别把对待病人那专业用来应付我。”今天,当我回想起那时两人吵架的场面时,一边好笑一边又在思考:“教师,应该是什么样子?”[/COLOR][/SIZE][/P][P][COLOR=#2b2bd5][SIZE=4]     在学生的面前,我们总是认为自己说的就是真理,也喜欢用自己的喜好去评价学生。课堂上,最常做的就是用主观臆断去判断学生。看见某某学生嘴巴在动,或者和周围的学生眉开眼笑,刺痛了那根当警察的神经:"某某,你在做什么?上课不听讲要做什么?"等到很久很久以后,有学生对我说起:“老师啊,我上课没有不专心,我是在和某某同学。。。”一阵冷汗冒出,我好似就这么主观莽撞。再有,平时课余我也喜欢和学生海阔天空,聊聊其余的。有时候,自以为是的经典理论,收到的却是茫然的群众效应。于是,心中愤怒,颇有一副“怀才不遇”的心情,这时,遇上有学生窃窃私语的,一定会被我逮住,当场S得很难堪。也是过了一些时候,这些学生会告诉我:“他们都是我的粉丝,虽然被骂得惨,但是很赞同我的说法。”又是一阵狂汗在心中飘过,我啊我,都做了一些什么乌龙事。[/COLOR][/SIZE][/P][P][COLOR=#2b2bd5][SIZE=4]     后来看书才明白,在我们的左脑语言中枢非常擅长编出各种解释,但它对行为背后的原因却一无所知。通俗心理学最重要的一个核心概念:发生在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只有通过我们自己对事件的诠释才能影响到我们,所以只要我们能控制自己对事件的诠释,就能控制自己的事件。原来,事件没有好坏,是自己对事件想法的好坏而影响最终事件结果的好坏。有时候,我们以为我们就是上帝,就是真理。结果都是因为我们自动的感觉和判断在先,后来在编出理由让自己认为我就是神,就是上帝。殊不知,天才和疯子真的是一线之间,天才是基于现实基础上,而疯子是活在自己的理想中,而大脑的“诠释模块”用心的编造童话呵护着自我的美好世界。[/COLOR][/SIZE][/P][P][COLOR=#2b2bd5][SIZE=4]     明白这些道理以后,回想过去那些司空见惯、自动化的想法让自己付出了多少不必要的精神和体力,一直都是自己围绕着自己可笑的想法打转转。所幸的是,我还算清醒,还可以从犯过的错误中学习经验教训,从犯错误的反馈中加以留心,让自己不再自动化,而是学会控制化地接受这原本就不存在“本来面目”的现实。[/COLOR][/SIZE][/P][P][COLOR=#2b2bd5][SIZE=4]     HR在班上算一个“名人”了,天生好似就对“逗猫惹祸”情有独钟。很多时候,事情追问下来,一问他,他说得诚诚恳恳。于是激发了我心中的“英雄”主义,要帮他讨个说法。而了解到最后,让我彻底无语,HR说的是事实,但他只说对他有利的事实。其余别人对的,他错的都闭口不谈。第一次吃了亏,我没放在心上,二次三次我终于幡然醒悟,心里把他恨得牙牙痒:"臭小子,怎么就是这副德行啊。再中你的招我就真是傻子。"以后遇到HR的事情,我都不会再听信他一面之词,我必定会先了解情况,弄清楚了再来处理事情。[/COLOR][/SIZE][/P][P][COLOR=#2b2bd5][SIZE=4]     看来,“理所当然”害人不浅啊,这世界上什么都在变化,唯一不变的字就是“变”。然而我们面对问题处理问题时,却不考虑特定的背景特定的人而僵化地处理信息,还说现在的教育越来越难做。我看最关键的原因还在于我们自己本身,那套自动化程序让大脑越来越“懒”,看来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人”是绝对真理啊。没有有意识的脑力劳动,没有愿意主动去面对变化,我们又如何在这经历的过程中汲取营养智慧呢?[/COLOR][/SIZE][/P][P][COLOR=#2b2bd5][SIZE=4]     亚里士多德说:“人生而睿智。”生而睿智是指我们每个人都具备培养各种能力的潜质,人类生来就有智慧。但人不是“天生的”或“一学就会的”。原材料已经拥有,剩下的等待我们自己去善于开发利用。当然要想变得真正智慧并不轻松,因为能力必须靠个人经验感悟来滋养。[/COLOR][/SIZ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10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44
                      • 经验31225
                      • 文章439
                      • 注册2012-02-16
                      [P][ALIGN=center][FACE=宋体][SIZE=9pt]   [/SIZE][COLOR=#3352cc][SIZE=5] 有爱就不会失望[/SIZE][/COLOR][/FACE][/ALIGN][/P][P][FACE=宋体][SIZE=9pt]   [/SIZE][COLOR=#2b2bd5][SIZE=4]  炎炎夏日,师与生的对峙关系是否也像这夏日温度一样,急剧上升。[/FACE][/SIZE][/COLOR][/P][P][FACE=宋体][COLOR=#2b2bd5][SIZE=4]    在办公室里,听说某班主任被班上的四个孩子追着在走廊上暴打。心里真不是滋味,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师生关系真的就糟糕到了这种地步么?按理说,孩子叛逆,顶多就是顶撞家长或长辈。鲜有听到孩子反倒打父母的。很多时候,家长给孩子灌输的观念:“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孩子或许有不尊重老师的现象,但不至于四个男生欺负一个孱弱的女教师。[/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2b2bd5][SIZE=4]    应该说发生这种事情,每个当教师的心里都非常沉重。如果换成是我,或许我也想不通我的学生为什么会如此对我。不管怎么说,一个事情的发生应该是有因果律吧。发生的这件事我想不管是当事人也好,还是我们旁观者也好,都不要把这件事当做我们教师生涯里的负债,相反我们应该从这次事件里提升一点智慧资产。[/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2b2bd5][SIZE=4]    今天,我们都在叹息,遗憾着教育行路难,难于上青天。我们都在抱怨,我们的学生怎么了,为什么会这么难教?这会儿,借着教育之痛我追问自己:问教育现状的困难你能解决什么?问学生怎么了你又明白多少?[/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2b2bd5][SIZE=4]    前短时间处理我班上的一起偶发事件。事情到最后,我和双方家长对教育达成共识,我们在收获相互感动和理解中迎来我们的当事人学生上场时,那几个孩子当场就给我“闷头一棒”。三个男生坚决不认错,WJW大吼大闹,我自以为自己还很冷静地看他发泄情绪时,被瞬间瞥见LX那张“痛不欲生”的脸而刺痛。在背后告诉自己处理事情的原则必须以孩子的成长为底线,既要达成教育又要震慑孩子。当自以为自己“劳苦功高”地为他们做了件有利于他们成长的事情时,没想到收获的却是如此下场。那刻,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泪如雨下。一边脸上淌着泪,一边说着这件事我的想法以及和家长们所作出的共同努力。几个孩子显然被我现场的表情惊住了,无论LX对我说什么,我都不听他的解释。。。[/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2b2bd5][SIZE=4]    虽然这件事已经过了一段时日,但我心底还是不能释怀。很多时候,一个人寂静的时候,事情的一幕幕就会在我脑海里回放,我自言自语地和自己讨论着,那个环节可以怎么做?哪个地方我做得不妥。这会儿,我想起了我拒绝和LX沟通的画面。其实,越到后来我发现自己越站不稳重心。我扪心自问:我真的在意他们吗?我有没有真正去了解他们?我可以对他们说三道四,随意下结论性的评语,随意给他们的行为下定义,可是我有没有想起他们都是有独立个性的人,是不同于其他任何人的特别个体。当自己心里难受的时候,如果只是一味地压抑和控制,根本就是无济于事。我怎么忘记如果没有真心接纳他们,而是要去控制他们,那只会让自己精疲力尽。很多时候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到最后却是违背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很多时候处理事情,都认为自己很理智,说的话很有道理,可最终的结果怎么会事与愿违。[/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2b2bd5][SIZE=4]    这件事发生后,我问P如何看待这事,p说:“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我当时心里不高兴P作为班长,居然这么无关痛痒的说话。事情过后,我明白欺负者和被欺负者有时只不过在玩游戏而已。我以为自己就是那个真假的化身,借真理之名强化自己的认知。当时的事情,当事人都不维护自己的权益,我是否应该在多给自己一点时间再进一步了解事情的真相。[/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2b2bd5][SIZE=4]    除了涉及到最低底限的纪律规则之外,是否自己应该多长一点弹性思考。有些事情看上去的确会让自己觉得心里不爽。可是他们都是自己的学生,更何况这个世界本身就没有绝对的好人或坏人,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因为想法和观点不同,所以才会出现是或非。面对有些情节,虽然没办法改变别人,但有必要学会调节自己,因为这毕竟是孩子的事,而你也是帮助孩子而已。[/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2b2bd5][SIZE=4]    制度是死的,人需要智慧根据具体情况去变通规则。需要去学会平衡自己的情感和理智。我清楚地知道,这次事件之所以会让我痛,不是因为我没有换位站在学生的角度替学生着想,而是我太过于敏感和太多的为孩子考虑,以至于简单的事情被自己弄复杂了。一面是“同情”和“理解”,另一面却需要“冷静”和“客观”,教育的艺术难就在对平衡的把握度上。[/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2b2bd5][SIZE=4]    我们当教师,有时牺牲了自己的个人时间,整个心思都投入在学生身上,但过度的操劳却没有得到学生的感动和珍惜,反而是牢骚满腹让学生反感。其实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己去选择的,为什么到头来还把责任推给别人。[/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2b2bd5][SIZE=4]    教育的路上,我们总会经历有风有雨、有悲有喜的日子。任何事情的发生都可以把它看做是好事,只要我们愿意去欣然接受学习与考验,这些都会沉淀为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实践智慧。只要心中有爱,风再狂、雨再大,终究会有雨过天晴那一刻。加油,共同行走在教育路上的伙伴们,永远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注入正能量,学会正向思考,感恩爱和不爱我们的人,他们都将丰富我们的成长![/SIZE][/COLOR][/FAC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1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44
                        • 经验31225
                        • 文章439
                        • 注册2012-02-16
                        [P][ALIGN=center][FACE=楷体_GB2312][COLOR=#0000ff][SIZE=4]  [SIZE=5] 拥抱失败带来的财富[/SIZE][/COLOR][/FACE][/SIZE][/ALIGN][/P][P][FACE=楷体_GB2312][COLOR=#0000ff][SIZE=4]    第三诊考试结束,我看到有部分孩子考着考着就被“烤糊”了。[/SIZE][/COLOR][/FACE][/P][P][FACE=楷体_GB2312][COLOR=#0000ff][SIZE=4]    今天下午集体备课,大家都在说本次考试情况。从成绩上反馈,情况很不妙。都后悔拿出来的题太难了。因为所教两个班成绩本身不是很理想,所以没有太大的心理包袱。相反我倒觉得随便拿哪套题都一样,因为考试的不确定性太多了。近两年宜宾市恢复自主命题(以往都是在外面买的题),而且这两年为了高中选拔人才,数学都偏难。考试时不仅是对学生基本知识和能力的考察,更注重考场的考试技巧策略和心态,这么短的时间还要考虑到站在教师角度去组织答题等等,所以考试不仅仅只是知识的较量。[/SIZE][/COLOR][/FACE][/P][P][FACE=楷体_GB2312][COLOR=#0000ff][SIZE=4]    所以平时候的练兵都是为自己积累考试经验而来,至于考试成绩只是一个相对参考的数据,只要孩子发挥基本稳定,那一切就正常。人生不也是由一场场不知底的考试组成的么?考试只是一次经历,不是我们的绊脚石。通过这次考试,我们需要读出和以往考试中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暴露出来的问题哪些需要提醒学生关注,以往同样类似的题型本次得分率不高是因为什么原因?[/SIZE][/COLOR][/FACE][/P][P][FACE=楷体_GB2312][COLOR=#0000ff][SIZE=4]    我对比着两个班的情况,九班的孩子比八班的孩子发挥要稳定一点。我随时都告诉孩子,阅卷看好卷子上的题,哪些属于自己的菜,把自己的菜拿下就是超水平发挥。八班的孩子前面一部分好像被什么困住了,发挥不出自己的正常水平。其实,那天巡考,透过窗望见YXH的神情,我就明白他被“蒸熟”了。望着他们的试卷,能感受得到有份浮躁心在里面。我问WP:你们考试时对答案吗?怎么都是“一片倒”?wp笑笑,没说话。LH说“我没有参与”。我对她说:“是的,因为你相信自己,所以你比他们状态好点。”随后,我又对WP说:“拜托你,不要拿lx当偶像,他最近不在状态。”WP大叫:“是的是的,我悔不当初,看走眼了。”[/SIZE][/COLOR][/FACE][/P][P][FACE=楷体_GB2312][COLOR=#0000ff][SIZE=4]    点评试卷时,让我舒心的还是孩子们没有抱怨题太难,而是自己对照着找不同找经验作总结。点到某些题的窍门时,看到HYM、zz她们一边点头一边微笑。我心已满足,越是到后面,大家只要能把自己的心稳住就是最重要的。倒是YXH让我费心一点,需要和他聊聊。YXH看到自己的试卷,脸都纠结到一块了,我是又好气又好笑。你们男生平时不注意心态调节,平时的语重心长根本进不了你的心,这会儿还是让你去亲自体验得了。我问他:“这次考试怎么样?感觉如何啊?”H说:“太难了,做不起。”我说:“题本身就难啊。越到这个时候,你YXH越要告诉自己,数学本是我的强项,越难越能考验住自己。题难大家都慌只要你不慌你能冷静正常发挥你就吃分了。记住,临阵不要害怕。有紧张告诉自己那是正常的,比你紧张的人大有人在,赶快接纳紧张的事实,找准简单的题一边做一边把自己调节过来。”随后,我又和他分析试卷上不应该丢分的地方,“看看,这些题你丢分值得吗?这些都是自己常见的题啊。因为熟悉有时也会麻痹大意,所以这个时候要善于提醒自己,一般熟悉都是因为题型相似,但更需要把关注点放在寻找本题与以往题不同的地方。”一边说一边拿着笔教他勾画关键字词。。。[/FACE][/SIZE][/COLOR][/P][P][FACE=楷体_GB2312][COLOR=#0000ff][SIZE=4]    YXH因为自己有收获而一扫先前失败带来的灰暗。是的,失败不是很可怕的事,它只是我们的一场经历而已,失败、困难和挫折不是我们的标志,也不是我们人生的负债。它是我们积累经验的必要条件。上次处理照片的事情,要论结果而言。就是一次失败,但今天我和CX谈起这件事的时候,我都还在由衷地感谢他们,因为这次经历,让我收获了很多属于我自己的经验。[/SIZE][/COLOR][/FACE][/P][P][FACE=楷体_GB2312][COLOR=#0000ff][SIZE=4]    很多时候,我想更多的老师不愿意当班主任,不仅是因为当班主任很忙很累,也许教育学生处理事情带班级看不到成绩而让自己有挫折感也是原因之一吧。有时候看到优秀的班主任、智慧的班主任带班的行云流水,再看看自己的带班现状,说不失落那是假的。但我们也要学会接受现实,承认差距。别人的经验是别人多年工作的智慧积累,是自己长期坚持学习践行反思的成果。学会做出正确智慧的方法就是求助于个人经验。其实我们很多的经验都是建立在失败和犯错之上的,是通过犯错、受挫折来学习和成长自己的。也是因为挫折,我们才会中实践中培养智慧,遇到类似的事情才会在自己以往发生的事情里过滤[/SIZE][/COLOR][/FACE][FACE=楷体_GB2312][COLOR=#0000ff][SIZE=4]相同点和不同点,并随着我们不断从自己的成功和失败那里得到反馈,提升自己带班的实践智慧能力,从而在新情况中为自己提供指导。[/SIZE][/COLOR][/FACE][/P][P][FACE=楷体_GB2312][COLOR=#0000ff][SIZE=4]    要善于珍惜自己工作的独特性,因为每次获得的经验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自己随后都发生了变化,都在悄然成长。同时,我们拥有的经验都可以在某些方面与过去的经验相似,我们要善于把它们同过去的经验链接起来,而且要找出它们的相同点,更重要的是不同点的区分增加自己的经验智慧。有很多时候,我们会对某些事情茫然失措,那是因为在我们过去的经验里对新发生事件是一片空白。所以我们会无法判断,无法做出明智的处理。[/SIZE][/COLOR][/FACE][/P][P][FACE=楷体_GB2312][COLOR=#0000ff][SIZE=4]    其实,面对每一次对自己的考验,不是对那些规章制度或者某些好方法的机械使用,而是需要我们提取我们为之建立起来的班主任专业知识经验和实践智慧经验。不管遇到什么繁琐的事情,我们的明智之举都应该回归到解读心灵。[/SIZE][/COLOR][/FACE][FACE=楷体_GB2312][COLOR=#0000ff][SIZE=4]   [/SIZE][/COLOR][/FAC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1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44
                          • 经验31225
                          • 文章439
                          • 注册2012-02-16
                          [P][ALIGN=center][FACE=宋体][COLOR=#2222dd][SIZE=9pt] [/SIZE][SIZE=5] 答案在心中 [/COLOR][SIZE=9pt] [/SIZE][/SIZE][/FACE][/ALIGN][/P][P][FACE=宋体][SIZE=9pt]    [COLOR=#421ae6]  [/COLOR][/SIZE][/FACE][FACE=微软雅黑][COLOR=#421ae6][SIZE=4]临近中考,按照日程安排,这两天孩子们面临着填中考志愿。[/SIZE][/COLOR][/FACE][/P][P][FACE=微软雅黑][COLOR=#421ae6][SIZE=4]      以前,没填志愿之前,大家都等啊盼啊。现在,好不容易盼来了填志愿,大家的心举轻若重。却不知道该如何下笔了,有好几个孩子一看到志愿心里就烦。我明白孩子的心情,升学虽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但孩子不能违背家长的指令,再加学校还有政治性任务。学生的志愿被多方关注着。[/SIZE][/COLOR][/FACE][/P][P][FACE=微软雅黑][COLOR=#421ae6][SIZE=4]      从第一次草稿摸底来看,感觉孩子们有点眼高手低,不切实际。当然也有可能是家长的意愿让自己不能自主。当然我也理解孩子们的心情,每个人的心底都疼爱自己,把自己看得很重,认为自己都应该理所当然地走最好的学校。[/SIZE][/COLOR][/FACE][/P][P][FACE=微软雅黑][COLOR=#421ae6][SIZE=4]      原本作为班主任,有责任对孩子提出指导和帮助建议的。但是,这个时候我却感觉大家好像都在警惕着。当这个感觉在心中明朗化,我摇了摇头,心中有说不出的感受。是的,我们每个班主任都有“政治任务”,按照上面的要求,大家都在想尽一切办法全力以赴完成自己的任务。也许之前为了完成任务不择手段,欺骗的、瞒哄的、高压的,所以一届学生比一届聪明,教师一届工作比一届难做。 [/SIZE][/COLOR][/FACE][/P][P][FACE=微软雅黑][COLOR=#421ae6][SIZE=4]       周一我班学生升旗仪式的时候,就一直在那里窃窃私语。我过去打了那几个女生的招呼。下来,有个女生在心理日记上对我说:“因为说填报志愿的事情,所以激动过余忘记了在升旗。上个年级老师是如何如何做的,反正我就要读三中。”看到学生的这段话,我哑然失笑。我心里在想,别人如何做关我屁事啊,你爱读哪里随便你,不过我看你最后也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颇有点“落井下石、幸灾乐祸”的味道。[/SIZE][/COLOR][/FACE][/P][P][FACE=微软雅黑][COLOR=#421ae6][SIZE=4]      之前春招,大家也是为了完成任务,苦口婆心地做着学生的思想工作。我虽然着急自己完不成任务,但自认为没有去逼学生。首先以他们愿意的基础上,我才给他们做咨询,做建议。但是,难免还是逃不脱被埋怨的下场。有时候,自己想通了告诉自己。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所以没必要期待事事如愿,只要自己知道该怎么做就行,何况面对的还是成长中的孩子。[/SIZE][/COLOR][/FACE][/P][P][FACE=微软雅黑][COLOR=#421ae6][SIZE=4]      也许自己淡定,一切随缘。所以我总是恰好不多不少地刚好完成任务。心中感谢某些学生坚定自己的立场走自己的路做好选择。再“冷眼”看一群“自作多情”的“孔雀”,防备极致的表情,“我行我素”的坚定。我冷在眼里,不舒服在心里。这个世界真的是非黑即白吗?好像为了完成我的私人任务非得牺牲你的前途。你要一意孤行随你的便顺你的意,我只有衷心祝愿你们超常发挥。[/SIZE][/COLOR][/FACE][/P][P][FACE=微软雅黑][COLOR=#421ae6][SIZE=4]      有时候,遇上这类无奈的事情,班主任心中真有一堆莫名的苦。辛辛苦苦带学生三年,平时繁忙琐碎小事多,到最后还要因为完成整治任务而弄得师生心里都“添堵”。也难怪很多班主任说“整死”都不再干班主任。可是现实就是这样,“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一边是规矩,一边是良知,难道二者只能选一吗?这中间我们心中的目标是什么?是“以生为本”还是“制度至上”?[/SIZE][/COLOR][/FACE][/P][P][FACE=微软雅黑][COLOR=#421ae6][SIZE=4]      有时候强迫当事人通过必须服从的指令,不知扼杀了多少学生的创新和教师在实践中提升教育教学的智慧。可是这个世界仍然是处处都是矛盾,上级不采取保护地方主义政策,最后心中愤恨不平地抱怨的还是我们老师。每年招生,别人总认为我们占了很多的便宜,而我们自己却在埋怨好的在流失,一届比一届学生差。也许,我们干工作需要大方向的原则指导,少了它们,我们将迷失方向。“毫无原则”肯定是不对的,但不经判断地行事,规则和好原则就会流于迟钝,甚至变得危险。[/SIZE][/COLOR][/FACE][/P][P][FACE=微软雅黑][COLOR=#421ae6][SIZE=4]      不变的原则很重要,但僵化的教条思想却常常是进行正确判断的大敌。 我的任务就是在具体情境中对原则和潜规则进行解读。但诸如强制性的要求和命令包括对学生的欺哄瞒骗并不是自己完成本职工作的唯一手段,这需要运用智慧来进行平衡和解读,有时好心好意也会事与愿违。[/SIZE][/COLOR][/FACE][/P][P][FACE=微软雅黑][COLOR=#421ae6][SIZE=4]      其实,在自己的心中不是完不成工作任务让自己痛苦,而是学生不能选择好自己的路反倒让自己牵挂,怅然若失。也不必对学生的片面理解而赌气,让他们自己完全拥有“自主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选择自己理想中的学校的权利。但“让学生自主选择”也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本”。真正的尊重学生的权利与义务,真正的爱学生,那就需要在学生做选择时给予指导和帮助。[/SIZE][/COLOR][/FACE][/P][P][FACE=微软雅黑][COLOR=#421ae6][SIZE=4]       因为我们的孩子还是未成年人,很多家长的想法固然是好的,但是对孩子的学习情况最了解的还是班主任。很多学生的选择目标是模糊或是和自己冲突的。也许自己曾经被愤怒的情绪左右,才会有让学生“绝对自由”,并且很坚定地等着看“好戏上场”。不能让孩子因为仓促做出的选择和决定,从而被改写自己的人生。我们也不能犯主观臆断的错误,认为他们什么都知道,也许他们自己什么都不清楚。我想这个应该作为我本次做好学生志愿填报工作的中心思想,任何事情都比不上我的孩子重要。[/SIZE][/COLOR][/FACE][/P][P][FACE=微软雅黑][COLOR=#421ae6][SIZE=4]       虽然从我自己的本愿来向多么地不想操纵他们,多么想在一切都尊重他们的前提下为他们服务,但我要明白永远也不能简单地让孩子们自己做出选择。孩子们从没有经历过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或许他们也会不知道自己盲目的选择会给自己带来的后果。所以,真正想帮助孩子自主选择,就应该想想自主选择到底意味着什么,并发现在选择过程中我可以为她提供什么样的帮助。[/SIZE][/COLOR][/FACE][/P][P][FACE=微软雅黑][COLOR=#421ae6][SIZE=4]       不能生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中作茧自缚。不应该将真实世界与自己的理想世界混淆。增强把握现实的能力,就意味着每天都要面对这个世界并从中学习,尤其是犯错后得到的教训。具体情况需要对相关背景进行解读,一般规则有时不适用于特殊情况;同样孩子的正确选择永远比意气用事重要。学会在共情和超然中平衡,一切答案在心中。[/SIZE][/COLOR][/FAC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