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37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1032
    • 经验63186
    • 文章1038
    • 注册2010-11-26
    [P]感谢欧阳老师的精彩思考。光明夜话有您的支持将更加精彩![/P]

    捡一枚橄榄品人生
    借一双慧眼看教育
    在线情况
    38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19
      • 经验6453
      • 文章207
      • 注册2010-11-23
      [P][P][P][ALIGN=center][B][FACE=宋体][SIZE=22pt]远离“统一”[/FACE][/SIZE][/B][B][FACE=宋体][SIZE=22pt][/FACE][/SIZE][/B][/ALIGN][/P][P][/P][P][P][ALIGN=left][FACE=宋体][SIZE=16pt][摘抄]P8 [/FACE][/SIZE][FACE=宋体][SIZE=16pt][/FACE][/SIZE][/ALIGN][/P][P][/P][P][FACE=宋体][SIZE=16pt]    随着商品与信息深入山地离岛[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宋体]深入全球的每一个角落[/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宋体]世界各地原有的服饰、饮食、用具与建筑都迅速在消失,城镇的街道与住屋慢慢都变成同一种格式,而几乎每一个城市乡镇的人,每天都在荧光屏上观看同样的新闻报道,接受同样的作息。人的生活、品味、价值、创造力与志趣,甚至意识本身,都逐渐在同质化。人究竟变成了消费体制的工具,抑或人本身仍然是目的?[/FACE][/SIZE][/FACE][FACE=宋体][SIZE=16pt][/FACE][/SIZE][/P][P][FACE=宋体][SIZE=16pt][[FACE=宋体]感悟[/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宋体]:[/FACE][/SIZE][/FACE][FACE=宋体][SIZE=16pt][/FACE][/SIZE][/P][P][FACE=宋体][SIZE=16pt]    其实,每当走过一座城市,我都有这样的想法[/FACE][/SIZE][FACE=宋体][SIZE=16pt]——[/FACE][/SIZE][FACE=宋体][SIZE=16pt]世界各地原有的服饰、饮食、用具与建筑都迅速在消失,城镇的街道与住屋慢慢都变成同一种格式,而几乎每一个城市乡镇的人。然而,当从《童年与解放》中看到这变成铅字的“想法”时,觉得有话想说了。[/FACE][/SIZE][FACE=宋体][SIZE=16pt][/FACE][/SIZE][/P][P][FACE=宋体][SIZE=16pt]     都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最近也听到几位不同地方的同仁对我说,怎么一届不如一届。今天突然想到,这世界化的“同一性”是不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呢?试想当一个人的“生活、品味、价值、创造力与志趣,甚至意识本身,都逐渐在同质化。”同样化时,这样的生活是多么的无趣啊!所有的人都在等待天亮,天亮后又有别人准备好的各种“大餐”给你端到面前,只要你动动手指,你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久而久之,“动脑”成了奢侈,成了多余,成了不必要的程序。[/FACE][/SIZE][FACE=宋体][SIZE=16pt][/FACE][/SIZE][/P][P][FACE=宋体][SIZE=16pt]    看周围写点儿东西时,都一个声音——“百度”吧!我不是偏激的人,不是说百度不好,但是,天长日久,这定是让大多数人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创造力与思考力。成人尚且如此,哪我们的孩子们呢?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责怪他们![/FACE][/SIZE][FACE=宋体][SIZE=16pt][/FACE][/SIZE][/P][P][FACE=宋体][SIZE=16pt]    [/FACE][/SIZE][FACE=宋体][SIZE=16pt]所以,我们很幸运,我们意识到这一点了,并付诸行动!一定要让孩子学会阅读,学会思考[/FACE][/SIZE][FACE=宋体][SIZE=16pt],学会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独立的人![/FACE][/SIZE][FACE=宋体][SIZE=16pt][/FACE][/SIZE][/P][P][FACE=宋体][SIZE=16pt]     上个周开始,我和我的学生们又开始了下一趟阅读之旅——曹文轩的《青铜葵花》。我自己就一口气读了几十页,边读边写批注,简单的感受。然后,让他们也这样[/FACE][/SIZE][FACE=宋体][SIZE=16pt],远离电子产品,走进书香世界[/FACE][/SIZE][FACE=宋体][SIZE=16pt]。我想,坚持下去,孩子们定能收获很多我无法预[/FACE][/SIZE][FACE=宋体][SIZE=16pt]料[/FACE][/SIZE][FACE=宋体][SIZE=16pt]的精彩。[/FACE][/SIZE][FACE=宋体][SIZE=16pt][/FACE][/SIZE][/P][P][FACE=宋体][SIZE=16pt][/FACE][/SIZE][/P][P][FACE=宋体][SIZE=16pt][/FACE][/SIZE][/P][P][/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9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20
        • 经验916
        • 文章120
        • 注册2013-04-10
        [QUOTE][B]下面引用由[U]紫爱雨[/U]发表的内容:[/B]

        远离“统一”P8     随着商品与信息深入山地离岛,深入全球的每一个角落,世界各地原有的服饰、饮食、用具与建筑都迅速在消失,城镇的街道与住屋慢慢都变成同一种格式,而几乎每一个城市乡镇的人,每天都在荧...[/QUOTE]
         能和有共同志趣的人同读一本书   然后大家一起来评论  一起抒发自己好的坏的感受   真的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在这个电子产品充斥的年代   回归书本  净化心灵  显得尤为重要   想一起来读《青铜葵花》  期待着老师给出更多的见解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0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384
          • 经验41239
          • 文章373
          • 注册2010-11-23
          [P][/P][P][ALIGN=center][b][SIZE=16pt]还儿童一片真正的天空[/SIZE][/b][b][SIZE=16][/SIZE][/b][/ALIGN][/P][P][/P][P][/P][P][ALIGN=center][b][SIZE=14pt]——读《十六儿童文学》有感[/SIZE][/b][b][SIZE=14][/SIZE][/b][/ALIGN][/P][P][/P][P][/P][P][ALIGN=center][SIZE=12pt]深圳市光明新区田寮小学李桂雄[/SIZE][SIZE=12]   [/SIZE][SIZE=12pt]联系方式[/SIZE][SIZE=12]13510242765[/SIZE][/ALIGN][/P][P][/P][P][/P][P][ALIGN=center][SIZE=12] [/SIZE][/ALIGN][/P][P][/P][P][/P][P][ALIGN=left][SIZE=12pt]    这两天我在读的是第十六篇章《儿童文学》,黄教授认为儿童的世界是无限的,再复杂多变的新事物,儿童也可以把它作为整体,一样样加以通化理解,整体上去把握它。由此可见儿童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和眼光是不同的。[/SIZE][SIZE=12][/SIZE][/ALIGN][/P][P][/P][P][/P][P][ALIGN=left][SIZE=12pt]    儿童的文学也是充满其原始生命力的。而在实际的习作教学当中,似乎是为了刺激儿童的想象力,制造奇妙巧合的一些意向,老师总会有意无意地诱引儿童去做种种联想和比喻,这其实是一种虚假的习作教学。比如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诱引孩子把人的脸蛋比喻成红苹果,以至于很多小孩到了五六年级,老师让学生写比喻句,很多学生写的都是这个比喻。我们也常常有意无意地引导学生去使用一些很华丽的辞藻,让学生刻意地去装扮添加一些文字,使得文章的长度符合应试的要求,甚至是让学生学着大人的腔调去写文章,且还要求他们在写这一类文章的时候还要有意无意地去模仿儿童玩假天真。这也使得当今很多孩子的作文充满了虚假成人化的空洞文字,让人看来甚为心寒。[/SIZE][SIZE=12][/SIZE][/ALIGN][/P][P][/P][P][/P][P][ALIGN=left][SIZE=12pt]    儿童的世界是诗,没有太多人为的分析性,描述性的语言,而我们却要求他们支离破碎地去描写一个个的小细节,往往去失去了文字最重要的生命力。在儿童习作的时候,老师需要做的也许只是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帮助他们去观察生活和自然,发现生活与自然的美,用他们特有的语言去表现。我们作为一个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做的真的很少很少,但如果在我们能力范围内去做一点点事,也许也将有助于我们眼皮底下的这些孩子,让他们少一点受到这社会愚蠢一面的纷扰,拥有更多的生命气息和创造力,更为诗意地生活于这片有些令人郁闷的大地。[/SIZE][SIZE=12][/SIZE][/ALIGN][/P][P][/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1
          • 头像
          • 美猴王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200
            • 财富4
            • 积分8027
            • 经验46310
            • 文章6420
            • 注册2006-05-16
            [P][FACE=Times New Roman][COLOR=blue][SIZE=12pt]摘录[/SIZE][/COLOR][/FACE][COLOR=blue][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P21[/FACE][/SIZE][/COLOR][FACE=Times New Roman][COLOR=blue][SIZE=12pt]同化与顺应的辩证发展须要人主动去尝试,去变造自然原有的秩序,然后再通过比较与整合的同化手段,编织于人原有的认知图式中,甚至调整或创立新的认知图式,使人的心智一步步发达起来。[/SIZE][/COLOR][/FACE][COLOR=blue][SIZE=12pt][/SIZE][/COLOR][/P][P][FACE=Times New Roman][COLOR=blue][SIZE=12pt]另一方面密集的,有一定进度的,统一而强迫性的检测(例如学校考试),会干扰人内在结构的同化与顺应的辩证发展,就如同时常拆封坛盖、掀开坛盖,要检定酿酒的进度,会使酒的酝酿停顿一样。一个学生常年接受密集考试,成绩表现优异的,并不表示他心智发展一定良好。相反地,很多情况下只说明了他的内心世界不过是一张未经同化便不断被迫顺应,而剪贴起来的、七拼八凑的认知图式,这样的一张认知图式无能再去同化新的事物、洞烛新的世界。换句话说,通过无数次长期而密集的筛检而成功的一个个号称“精英”的心智,竟是无法从事独立思考的一张张平版印刷。[/SIZE][/COLOR][/FACE][COLOR=blue][SIZE=12pt][/SIZE][/COLOR][/P]
            让教育回归朴素!
            在线情况
            42
            • 头像
            • 美猴王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200
              • 财富4
              • 积分8027
              • 经验46310
              • 文章6420
              • 注册2006-05-16
              [P][FACE=Times New Roman][COLOR=blue][SIZE=12pt]我的理解:其实,类似这样的理论早就看到过,由此产生的不良的现象也不少,为此也思考过,甚至焦虑过。但是,实际的教育情境之下,违反个体成长规律的事情比比皆是。[/SIZE][/COLOR][/FACE][COLOR=blue][SIZE=12pt][/SIZE][/COLOR][/P][P][FACE=Times New Roman][COLOR=blue][SIZE=12pt]我暂且不说密集的筛检,就说老师疯狂地罚学生做机械抄写这件事,就足以让人感到害怕。适当的抄写,可以起到巩固的作用,自然是需要用的。但如果学生因为不能记住那些无用的(我真的觉得历史学科里面的那些所谓的朝代的起止时间,以及皇帝的号等是很无用且无聊的东西)东西而罚抄几遍乃至几十遍,除了严重挤占孩子其他学科的学习时间和泯灭孩子的学习兴趣还有什么作用?无非就是提高点分数而已,那个分数能帮孩子起多大作用呢?[/SIZE][/COLOR][/FACE][COLOR=blue][SIZE=12pt][/SIZE][/COLOR][/P][P][FACE=Times New Roman][COLOR=blue][SIZE=12pt]如果有孩子痛恨这种惩戒行为,我还觉得心有欣喜。可是,我发现,孩子很享受这种惩戒,因为这不用动脑筋,这是一种简单的复制性的劳作,不需要他们付出心力。不付出心力的劳动,如何成长心智?[/SIZE][/COLOR][/FACE][COLOR=blue][SIZE=12pt][/SIZE][/COLOR][/P][P][FACE=Times New Roman][COLOR=blue][SIZE=12pt]在我们的教育中,死背,死抄,死做……无处不在。老师越来越累,孩子越来越苦,但是效果却越来越差,师生关系越来越疏离,孩子对学习的热情越来越淡。厌学,已经成了中国教育的癌症![/SIZE][/COLOR][/FACE][COLOR=blue][SIZE=12pt][/SIZE][/COLOR][/P][P][FACE=Times New Roman][COLOR=blue][SIZE=12pt]这是为什么?就是我们的教育剥夺了孩子主动认知,主动尝试的权力。每一次带孩子解读文本,文本里涉及到很多的事物他们不认识,关联的事情没经历。他们脑子里的元认知少得可怜,可是,我们却要他们解读写作背景完全不属于他们的作品,没有生活体验做基础,却要他们飞跃,这无疑是缘木求鱼了。所以,每一次考试,但凡涉及到文学作品的解读,都是语文老师哀恸不已的日子。[/SIZE][/COLOR][/FACE][COLOR=blue][SIZE=12pt][/SIZE][/COLOR][/P][P][FACE=Times New Roman][COLOR=blue][SIZE=12pt]不过,我们也不要沮丧。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在夹缝之中找出路,在冰冷之中增加一些温度。不管怎样的一个现实,教师有责任为孩子想得长远一些,有义务带着孩子朝向美好。[/SIZE][/COLOR][/FACE][COLOR=blue][SIZE=12pt][/SIZE][/COLOR][/P][P][FACE=Times New Roman][COLOR=blue][SIZE=12pt]也许我没必要说这么多,一句话就足以!抛开功利,看淡名利,把学生的可持续成长放在第一!我们多少还有点让后人记住的希望![/SIZE][/COLOR][/FACE][COLOR=blue][SIZE=12pt][/SIZE][/COLOR][/P]
              让教育回归朴素!
              在线情况
              43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670
                • 经验24479
                • 文章636
                • 注册2010-11-28
                [P][ALIGN=center][B][FACE=Times New Roman][SIZE=22pt]象孩子一样去体验教育[/SIZE][/FACE][/B][B][SIZE=22pt][/SIZE][/B][/ALIGN][/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SIZE][/FACE][/P][P][LINE-HEIGHT=20pt][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FACE][/SIZE][B][FACE=黑体][SIZE=12pt]摘抄[/SIZE][/FACE][/B][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FACE][/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FACE=仿宋_GB2312][SIZE=12pt]体验是人展现生命最平凡却也最上乘的方式。[/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FACE=仿宋_GB2312][SIZE=12pt]分析体验的要素:体验不只是身体力行去实践。体验的另一要素是,体验之前要先有从事体验的动机。[/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FACE=仿宋_GB2312][SIZE=12pt]当人不再体验认识世界之时,便是他的创造力枯竭之日,是人老化僵化、“面目可憎”的开始,也是人落入教条、变得专断、不再年轻不再可爱的时刻。(P66[/SIZE][/FACE]-68)[SIZE=12pt][/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 [/FACE][/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FACE][/SIZE][B][FACE=黑体][SIZE=12pt]感悟[/SIZE][/FACE][/B][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FACE][/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说实话,虽然这节讲的是童年的第二项原始特质,但我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想到的不是儿童,而是自己,作为一个教师的自己。越想越多,仿佛作者写的就是我,包括和我有一些相似的老师——慢慢地落入教条、变得专断、不再年轻不再可爱。因此,我想对自己说,为了展现更好的教育生命,要象孩子一样去体验教育生活。[/SIZE][/FACE][SIZE=12pt][/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象孩子一样去体验教育,要求我们要保持孩子般的体验勇气。我们不是为了体验而体验,而是出于一种天然的、自觉的“生命的勇气”。天然的,是说我们要保持一种童趣,要对教育有一种天然的探索的热情,愿意并乐于去追问教育的为什么。自觉的,是说我们要对自己的教育生命成长有一种正确的认识,要认识到教育知识的生成、教育智慧的生长、教育人格的完善,必须有体验做基础。[/SIZE][/FACE][SIZE=12pt][/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象孩子一样去体验教育,要求我们正确对待教育实践与教育学习。[/SIZE][/FACE][SIZE=12pt][/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首先是不断的教育创新实践。就是要身体力行地参与教育实践,要以创新的方式来参与教育实践,要敢于扰乱原有的教育秩序,就象刚出生的孩子一样,在扰乱中去接受教育秩序的批判、打击,在不断的摔跤中去认识教育世界,反过来,在教育世界中重新认识自己的教育生活,认识自己。[/SIZE][/FACE][SIZE=12pt][/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其次是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作者说得很好,体验不只是身体力行去实践,体而不验,算不上体验,在这里,我理解,验就是验证,就是反思。我们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生活中去,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对教育生活有及时和足够的反思,应当养成习惯,这几年的培训让我了解到一些优秀的班主任、教师,他们的成功都是反思促成的。[/SIZE][/FACE][SIZE=12pt][/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再次要警觉与批判式的学习。很自然,我们必须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吸引更多的知识,但如何学习却是值得思考的。不能人云亦云,不能照单全收,有必要在了解全局的基础上,对某一观点,包括是一些极其流行的观点进行思考。否则,我们不能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知识,不能从整体上对教育有所把握,至多只是一些教育知识的片断,而我们也只是这些教育知识的仓库,片断知识越多,就越容易让自己异化为教育的工具。[/SIZE][/FACE][SIZE=12pt][/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从孩子想到自己,再想到教师,突然发觉,其实道理是相通的。在教育生命的发展历程中,我们难道不是孩子吗?[/SIZE][/FACE][SIZE=12pt][/SIZE][/LINE-HEIGHT][/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4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388
                  • 经验15190
                  • 文章368
                  • 注册2010-11-23
                  [SIZE=3][/SIZE][P][ALIGN=center][FACE=仿宋][SIZE=14pt]儿童文学:可以遥望的精神远方[/SIZE][/FACE][/ALIGN][/P][SIZE=3][/SIZE][P][FACE=仿宋][SIZE=14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仿宋][SIZE=14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仿宋][SIZE=14pt]儿童文学给予儿童的,应该是辽阔与无限,让儿童的想象通过大众提供的素材自然伸向远方,伸向无限的时空,也伸向复杂诡谲的世界。文学的功能在于拓宽人的经验。儿童纵有无限的想象力,如果没有足够广阔的经验作为想象的素材,他的世界很快就会因贫乏而萎缩。威尼斯的水城,大漠的骆驼,划最后一根火柴的女孩,一点点简单而真实的素材,便是水上的浮萍,能让儿童的想象飞跃入他经验之外的时空。[/SIZE][/FACE][/P][SIZE=3][/SIZE][P][FACE=仿宋][SIZE=14pt]儿童的想象力是天生的,他不会用华丽的言辞,但很会想象,摩天大楼固然标志着人类近代文明伟大的成就,但儿童属于自然与无限。在儿童还没有进入摩天大楼之前,让他多一段岁月徜徉于自然的无限中。写到这不由让我想起前年在一次语文监考中,无意中发现有一位考生写了一篇很好的文章,讲的是童年趣事,自己在乡下和妈妈一起去菜地里除草,由于分不清韭菜与草,结果把韭菜全扯了,文章写得很细腻,由此让我很感兴趣特意留意看另一考生的文章,文章非常生动流畅,我感叹到这个班学生的文笔太好了,真的了不起,但当我看到第三个第四个学生时,我的心一下子了沉了,之前的好感完全没了,相反的是一个个疑问在我脑子里想找语文老师探个究竟。为什么让孩子去背作文?为什么全班四十个孩子作文都是这两种模式(考完我特意把全班作文都看了一次)?这样的作文题孩子们应有很多值得写,为什么要剥夺他们表达自己童年的机会?[/SIZE][/FACE]为了得高分让孩子背作文这种手段简直是太可悲了,太让人不可想象。平时语文太多要背的内容我们暂且不提,但连最感兴趣的这道题也变成了标准答案,阅卷老师也太无趣了,孩子们学语文也太无趣了。[/P][SIZE=3][/SIZE][P][FACE=仿宋][SIZE=14pt]为了捍卫自己的女儿能写出自己的作品,每次女儿写作文,我会让孩子自由发挥,孩子才上二年级,写出的文章很可爱,完全是自己嘴里想说的,每当写完都会当着我和她爸念出来,我们都表扬有思想,原汁原味,来自生活,当然可能缺少一些优美的词语,有一次语文老师还特意发信息提醒我,孩子各方面的素质都非常好,只是作文要加强,我心里明白老师的意思,女儿的作文可能少了一些华丽的语句,但我们还是坚持让女儿按自己的方式进行写作,我还特意把老师的提醒换了一种说法传达给了女儿,说老师特意表扬你的作文就是很不一样,很真实,很有童真,说坚持写下去一定很棒。女儿更爱上了写作,只要是写作文都不用太多思考,把自己看到的所经历的写下来就完成了。写作对孩子是一件快乐的事。特别是每次语文试卷发下来,女儿最自豪的不是她得了多少分,因为她对自己的成绩非常自信,让她最自豪的是她的考试作文,每次都让我评一评写得怎么样。能让孩子在学习中,在写作中找到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想象力是无穷的,这周末,孩子无意中说想变成一条鱼,可以自由自在地游在水中,那样就不热了。爸爸想起去年冬天孩子说好想冬眠,不用再早起,爸爸提醒女儿可以写一首四季的诗。女儿再想想春天和秋天,爸爸和妈妈提醒可以如何组织语言,就这样这周末女儿和爸妈三人创作了一首《四季放想》。[/SIZE][/FACE][/P][SIZE=3][/SIZE][P][FACE=仿宋][SIZE=14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仿宋][SIZE=14pt]四季放想[/SIZE][/FACE][/P][SIZE=3][/SIZE][P][FACE=仿宋][SIZE=14pt]文/[/SIZE][/FACE]蓝田 [/P][SIZE=3][/SIZE][P][FACE=仿宋][SIZE=14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仿宋][SIZE=14pt]春天[/SIZE][/FACE][/P][SIZE=3][/SIZE][P][FACE=仿宋][SIZE=14pt]我想  [/SIZE][/FACE]像小草一样[/P][SIZE=3][/SIZE][P][FACE=仿宋][SIZE=14pt]捎上童年的梦想[/SIZE][/FACE][/P][SIZE=3][/SIZE][P][FACE=仿宋][SIZE=14pt]绕开大人的唠叨与吩咐[/SIZE][/FACE][/P][SIZE=3][/SIZE][P][FACE=仿宋][SIZE=14pt]漫山遍野地疯长[/SIZE][/FACE][/P][SIZE=3][/SIZE][P][FACE=仿宋][SIZE=14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仿宋][SIZE=14pt]夏天[/SIZE][/FACE][/P][SIZE=3][/SIZE][P][FACE=仿宋][SIZE=14pt]我想  [/SIZE][/FACE]像鱼儿一样[/P][SIZE=3][/SIZE][P][FACE=仿宋][SIZE=14pt]自由自在地游在水中[/SIZE][/FACE][/P][SIZE=3][/SIZE][P][FACE=仿宋][SIZE=14pt]躲避炎炎的烈日[/SIZE][/FACE][/P][SIZE=3][/SIZE][P][FACE=仿宋][SIZE=14pt]享受独有的清爽与凉快[/SIZE][/FACE][/P][SIZE=3][/SIZE][P][FACE=仿宋][SIZE=14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仿宋][SIZE=14pt]秋天[/SIZE][/FACE][/P][SIZE=3][/SIZE][P][FACE=仿宋][SIZE=14pt]我想  [/SIZE][/FACE]像蒲公英一样[/P][SIZE=3][/SIZE][P][FACE=仿宋][SIZE=14pt]随风吹回乡下老家[/SIZE][/FACE][/P][SIZE=3][/SIZE][P][FACE=仿宋][SIZE=14pt]借它漂亮的小花伞[/SIZE][/FACE][/P][SIZE=3][/SIZE][P][FACE=仿宋][SIZE=14pt]给行走不便的奶奶当拐杖[/SIZE][/FACE][/P][SIZE=3][/SIZE][P][FACE=仿宋][SIZE=14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仿宋][SIZE=14pt]冬天[/SIZE][/FACE][/P][SIZE=3][/SIZE][P][FACE=仿宋][SIZE=14pt]我想  [/SIZE][/FACE]像北极熊一样[/P][SIZE=3][/SIZE][P][FACE=仿宋][SIZE=14pt]美美地冬眠  [/SIZE][/FACE]不用再早起[/P][SIZE=3][/SIZE][P][FACE=仿宋][SIZE=14pt]慵懒地苏醒之后[/SIZE][/FACE][/P][SIZE=3][/SIZE][P][FACE=仿宋][SIZE=14pt]滑行于冰天雪地的纯净里[/SIZE][/FACE][/P][SIZE=3][/SIZE][P][FACE=仿宋][SIZE=14pt] [/SIZE][/FACE][/P][SIZE=3][/SIZE][FACE=仿宋][SIZE=14pt]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宝中附小二(5[/SIZE][/FACE])班  蓝田[SIZE=3][/SIZE]
                  河间一小桥,享受垫脚石的快乐;荷间一小乔,品味蛙声中的宁静。
                  在线情况
                  45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384
                    • 经验41239
                    • 文章373
                    • 注册2010-11-23
                    多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啊,我很高兴你也对这一篇章都特别有感触。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6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19
                      • 经验6453
                      • 文章207
                      • 注册2010-11-23
                      [P][B][FACE=Times New Roman][SIZE=16pt]《童年与解放》之四[/SIZE][/FACE][/B][B][SIZE=16pt][/SIZE][/B][/P][P][ALIGN=center][B][FACE=Times New Roman][SIZE=22pt]改变与等待![/SIZE][/FACE][/B][B][SIZE=22pt][/SIZE][/B][/ALIGN][/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摘录:[/FACE][FACE=Times New Roman]P21[/SIZE][FACE=Times New Roman]页[/FACE][/FAC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一个学生长年接受密集考试[/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FACE=Times New Roman]成绩表现优异的,并不表示他心智发展一定良好。相反地,很多情况下只说明了他的内在世界不过是一张未经同化便不断被迫去顺应,而剪贴志来的、七拼八凑的认知图式。这样的一张认知图式无能再去同化新的事物、洞烛新的世界。换句话说,通过无数次长期而密集的筛检而成功的一个个号称“精英”的心智,竟是无法从事独立思考的一张张平版印刷。[/FACE][/FAC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感悟:[/SIZE][/FAC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Times New Roman]看到这一段时,很难不联想到当前我们教育中的考试制度——正是较为密集或很密集的考试,成了桎梏无数老师和学生枷锁。[/FACE][/FAC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可我们更清楚,这个制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无法改变的。那么能改变就只有教育者本身![/SIZE][/FAC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Times New Roman]我想这段话中的“心智发展”,应该是包括心理和智力共同发展。近年来,普遍存在的各种大学生不良事件,青少年犯罪事件等,无不提示其心理存在严重问题。且不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到底获得多少知识,但很明显其品质和基本道德是没有得到相应的关注,其内心深处的想法无法与老师或父母沟通。正所谓[/FACE][FACE=Times New Roman] [/FACE][FACE=Times New Roman]“高分数就能遮百丑”!父母和老师,甚至同学大多的眼睛里看到的都只有分数。[/FACE][/FAC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所以,当这些孩子走进大学的校门后,慢慢地变得无所适从,在最风华正茂的年龄里蹉跎岁月。而当他们走出工作岗位时,更难以胜任。于是,我们看到一些“读书专业户”——依赖父母,读到近三十岁!这或许就是“无法从事独立思考的一张张平版印刷。”再或者就是缺少创造精神,人云亦云,无任何建树。[/SIZE][/FAC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Times New Roman]其实,单从《语文课程标准》来看,无论是一线的教师还是专家学者都已经认识到了以上问题的严重性,要不,十年课改中“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精神”这一条仍是看课的首要标准呢!重要的如何让已习惯了“应试教育”的教育者和在这“应试教育”成长起来的教育者改变观念,让无法改变的“考试”变得有意思,变得有意义!这应该是最困难的。作为小学老师,只有从小学阶段一层层重视对孩子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引着他们主动探索知识的奥秘,发现学习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成长的主人,才会逐渐摆脱这可怕的“平版印刷”的命运。[/FACE][/FAC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Times New Roman]是的,我们深知学会思考是何等的重要;我们深知教育的等待的艺术,却常常不由自主地赶着学生,也迫着自己。到底为什么呢?[/FACE][/FAC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SIZE][/FAC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7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1032
                        • 经验63186
                        • 文章1038
                        • 注册2010-11-26
                        [P][QUOTE][B]下面引用由[@欧阳静丽][URL=a.asp?b=90&id=493495]发表的内容[/URL]:[/B]

                         
                         能和有共同志趣的人同读一本书   然后大家一起来评论  一起抒发自己好的坏的感受   真的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在这个电子产品充斥的年代   回归书本  净化心灵  显得尤为重要   想一起...[/QUOTE]
                        [/P][P] [/P][P]期待欧阳老师的参与,感谢您的热情![/P]

                        捡一枚橄榄品人生
                        借一双慧眼看教育
                        在线情况
                        48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1032
                          • 经验63186
                          • 文章1038
                          • 注册2010-11-26
                          [P][QUOTE][B]下面引用由[@谢德华][URL=a.asp?b=90&id=493968]发表的内容[/URL]:[/B]

                          象孩子一样去体验教育 摘抄]体验是人展现生命最平凡却也最上乘的方式。分析体验的要素:体验不只是身体力行去实践。体验的另一要素是,体验之前要先有从事体验的动机。当人不再体验认识世界之时,便是他的创造力枯...[/QUOTE] [/P][P] [/P][P]
                          [SIZE=3][FACE=Times New Roman]“为了展现更好的教育生命,要象孩子一样去体验教育生活。”保持自然的童趣,会让教育充满生机。[/SIZE][SIZE=12pt][/SIZE][/FACE][/P]

                          捡一枚橄榄品人生
                          借一双慧眼看教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