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697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322
    • 经验137306
    • 文章6134
    • 注册2015-01-28
    [QUOTE][B]下面引用由[@opp]发表的内容:[/B]

    乡村教师的心灵需要深度唤醒 史利平   摘自——中国教育报电子版 教育部年初推出《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提出了包括改善乡村教师的物质待遇、精神需求、...[/QUOTE]
    很期待也很向往,把这些理念尽早的化为行动,改善乡村教师的境遇,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创造一个有尊严的职业空间,实现他们的价值诉求。
    在教育中,我刚刚开始,请多指教,谢谢!我只想写下去,用自己的执着和爱杜撰一个教育故事,写成一个教育传奇
    在线情况
    698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财富1
      • 积分1451
      • 经验36110
      • 文章1459
      • 注册2012-02-05
      [P][QUOTE][B]下面引用由[@王书朋]发表的内容:[/B]

      很期待也很向往,把这些理念尽早的化为行动,改善乡村教师的境遇,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创造一个有尊严的职业空间,实现他们的价值诉求。[/QUOTE]
      乡村教师待遇比以前好了,这就是希望吧[/P]
      山间小溪
      在线情况
      699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财富1
        • 积分1451
        • 经验36110
        • 文章1459
        • 注册2012-02-05
        [SIZE=5]感悟清华“开学第一课”的灵魂滋养[/SIZE][P][SIZE=3]2016年08月22日  作者:付彪  来源:中国青年网[/SIZE][/P][P][SIZE=4]18日上午清华大学举行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今年开学典礼清华首次邀请了49位中学校长到场,见证他们的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课。而在开学致辞中,校长邱勇以自己赠送给新生的名著《瓦尔登湖》为例,鼓励新生要在宁静中笃学,在砥砺中前行。(8月18日《北京晚报》) [/SIZE][/P][P][SIZE=4]  1914年的11月5日,梁启超先生来到清华以“君子”为题发表演讲。他引用《周易》中“乾”“坤”两卦的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讲解如何成为“真君子”。此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成了清华的校训。 [/SIZE][/P][P][SIZE=4]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长选择什么样的精神价值,往往引领着学子将沿着什么样的路径前行。继去年向全体新生赠送《平凡的世界》一书后,今年邱勇校长继续向新生赠送名著《瓦尔登湖》,而“开学第一课”又以《瓦尔登湖》诠释的精神为主题,意在希望进入清华园的学子们,能从中感悟到其灵魂滋养,在宁静中追问本心,在宁静中坚守初心,可谓用心良苦。 [/SIZE][/P][P][SIZE=4]  清华大学是一个培养精英的殿堂。大凡从清华走出的学子,莫不以未来的栋梁自许。然而,置身于当今纷繁浮躁的现实生活,面临滚滚红尘的物质喧嚣,新一代清华学子还能不能坚持宁静、守望淡泊,实现学识和精神的超越,对祖国和未来继续担纲大任?这既是对学子提出的命题,也是清华掌门人需要回答的课题。“《瓦尔登湖》是一本使人安静的书……希望你们在阅读中能够体会到作者深入思考与重塑自我的心路历程,感受到宁静的巨大力量,寻找到自己心中的瓦尔登湖。”“一个多世纪后,我们仍能从《瓦尔登湖》中获得灵魂的滋养。今天,我们同样需要摆脱物质的奴役,在安静思考、默默守望、执着追求的过程中,感受宁静的巨大力量。” [/SIZE][/P][P][SIZE=4]  事实上,人心常常是不清净的,之所以浮躁不安,根源在于物欲太盛。法国哲学家卢梭在追求淡漠如此说:“我从这些诱惑、所有这些虚幻的希望中解脱出来,诸事冷漠,完全沉湎于得过且过的生活,并致力于精神上的宁静,对此,始终兴趣盎然,乐此不疲。”卢梭抛开了上流社会的浮华习俗,抛开了具有诱惑的利欲和贪婪。他认为:“我对世上最不放心的,就是冒着失去心灵永久安宁的危险去享受尘世的幸福。”物欲太盛,就容易沦为欲望的奴隶,一生负重前行。 [/SIZE][/P][P][SIZE=4]  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的安静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这正是作者梭罗在《瓦尔登湖》里所极力传递的精神价值,也是邱勇校长赋予清华学子的灵魂滋养。(付彪)[/SIZE][/P]
        山间小溪
        在线情况
        700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322
          • 经验137306
          • 文章6134
          • 注册2015-01-28
          [QUOTE][B]下面引用由[@opp]发表的内容:[/B]

          感悟清华“开学第一课”的灵魂滋养 2016年08月22日  作者:付彪  来源:中国青年网 18日上午清华大学举行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今年开学典礼清华首次邀请了49位中学校长到场,见证他们的学生进入大学...[/QUOTE]
          让自己静下来,这太难了!可是静不下来,我们又如何走得出喧嚣和阴霾?希望自己可以战胜一个躁动的心和一个蠢蠢欲动的灵魂,获得一份极其难得内心的静寂,体验一下《瓦尔登湖》的美好,给自己一个未来!
          在教育中,我刚刚开始,请多指教,谢谢!我只想写下去,用自己的执着和爱杜撰一个教育故事,写成一个教育传奇
          在线情况
          701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财富1
            • 积分1451
            • 经验36110
            • 文章1459
            • 注册2012-02-05
            [P][QUOTE][B]下面引用由[@王书朋]发表的内容:[/B]

            让自己静下来,这太难了!可是静不下来,我们又如何走得出喧嚣和阴霾?希望自己可以战胜一个躁动的心和一个蠢蠢欲动的灵魂,获得一份极其难得内心的静寂,体验一下《瓦尔登湖》的美好,给自己一个未来![/QUOTE]
            [/P][P]是的,静下来很难,但是只有真的静下来,才能知道自己想干什么[/P]
            山间小溪
            在线情况
            702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财富1
              • 积分1451
              • 经验36110
              • 文章1459
              • 注册2012-02-05
              [SIZE=5]“贯通培养”为啥“叫好不叫座”[/SIZE][P][SIZE=3]2016年08月23日  作者:王寿斌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SIZE][/P][P][SIZE=4]始于去年试点的“贯通培养”,是北京市教委为探索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新路径而推出的重大改革项目,通过中招录取,由高中、中职、高职和本科进行联合培养。据媒体报道,在招生咨询阶段,该项目曾“受家长热捧”。然而,记者近日却了解到,今年该七年制贯通培养项目的8000个招生名额只招来了一半的学生,实际录取人数仅达到招生计划的52.3%,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意外现象。(《中国教育报》8月5日头版头条)[/SIZE][/P][P][SIZE=4]  如果单纯地浏览新闻标题,关于“贯通培养”的这则新闻确实不能给人带来正能量,甚至还会让人联想到改革失败、决策者“拍脑袋”等负面词句。招生计划用不完,供求关系倒挂,显然无法证明改革项目的成功,但若就此认定“贯通培养”走错了路、没有出路,需要“拨乱反正”,则很容易陷入管中窥豹、断章取义、因噎废食的境地,务须谨慎对待。[/SIZE][/P][P][SIZE=4]  据北京教育考试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填报“贯通培养”计划项目提招学校的考生数量达到2000余人,实际录取1180人,报录比达2∶1,充分显示了该教育改革项目的受欢迎程度。在此基础上,北京市在今年继续推广这一项目,是有一定基础和依据的。然而,同样一个项目,去年“门庭若市”,今年却连基本的招生计划都用不完,冰火冷热两重天,个中缘由值得多层面、多角度反思。[/SIZE][/P][P][SIZE=4]  其一,项目设计的出发点需要回归本初。最近几年,关于架设职教“立交桥”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各地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改革尝试也一直在蓬勃开展,很多创新项目赢得了较好的社会认可。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许多学校关于“贯通培养”“联合培养”的招生宣传中,其广告词却不约而同地主要集中在“免试也能上大学”“不参加高考也能读本科”“初中毕业也能直接升本科”等看似煽情、实质自贬的词句上。也许大家说的都是真话,也许此类“大白话”的出发点都是好的,旨在为职校学生找到一条多元的上升通道,架起别样成才的“立交桥”,但其最终的负面影响却不容小觑。起初,很多家长是抱着“讨便宜”“走捷径”的心理选择“贯通培养”“联合培养”项目,到后来,当全社会的人(尤其是用人单位)都知道这样读出来的本科“门槛太低”“不值钱”,于是,大家在报考时产生犹豫或直接拒绝也就不难理解了。所以,站在教育主管部门的角度,我们更应当重视指导学校了解和把握项目设计的出发点,学制的延长、培养方式的复合,都是为了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不是“帮助”学生投机取巧地获得文凭。[/SIZE][/P][P][SIZE=4]  其二,试点学校不能只重招生、不重培养。关于中高职衔接培养,近几年各地探索的人才培养模式多种多样,如“4+0”“3+3”“3+2”“3+4”“5+2”等,与传统的中职3年、专科3年、本科4年等固定学制相比,这些“复合”学制显然对各个学校来讲都是新生事物,如何将创新的工作做好,把不熟悉的项目有序推进,这不仅考验学校的工作能力,同时也考验着态度。现实中,许多学校只重视招生,而普遍忽视后续的人才培养。这些院校往往并非因为缺乏专本科教学或多级培养的经验,而是在思想上根本就没有重视,没有把应该做的做好,没有处理好作为新生事物的“贯通培养”“联合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处处给人以应付敷衍的感觉。加之部分本科院校视“中高职衔接”为多余之事、额外负担、“吃力不讨好”,对其有本能的歧视和变相抵制,自然很难全心全意地做好这一项目。而作为改革项目的直接体验者,前届进校的学生在感悟了真相之后,其现身说法的反面宣传,往往会影响了后来的学弟学妹报考。[/SIZE][/P][P][SIZE=4]  其三,把握95后学生的学习心理非同小可。从实际情况看,目前选择“贯通培养”项目的,大多是由家长作主,目的是让孩子能够“不用吃苦”就能顺利拿到一张专科、本科文凭,以便在就业时能占点便宜,因而家长们更在乎最终拿到的学历“有没有用”,而不在于孩子在学校是否能够学到东西,更不管孩子是否乐意接受这个项目。但是,孩子们的想法就不一样了,尤其是95后、00后的他们自有主见,也更加任性,既没有义务为家长去挣文凭、挣面子,也不会委屈自己花七年时间在同一所职业院校里浪费青春。同时,这些孩子更习惯于“碎片化”地接收信息,“快餐式”地粗浅学习,根本无法忍受超长学制的折磨,所以,很多有个性的学生会自己主动拒绝报考“贯通培养”,这也是“贯通培养”受冷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这个层面上看,学生不愿报考,并非就是这个项目“不好”,而只是许多95后的孩子们“不喜欢”,因而我们在“备餐”时就需要因人制宜,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意愿,而不是想当然地猜测或“安排”他们喜欢。[/SIZE][/P][P][SIZE=4]  其四,教育主管部门的“推普”思维有待改进。众所周知,眼下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对于新生事物的普及、对改革项目的推进,其思维方式通常是“先点后面”“循序渐进”,先在部分学校或地区做试点,再逐渐地全面推开;在数量控制上,也大都是先放少量计划试点观察,如果反响不错,再“逐年增加”。从方法论来讲,这个思路本无过错,而错就错在没有为“逐年增加”设置科学的“上限”和增长速率。出于快速推进和早出成果的考量,在很多省份,只要试点学校有意愿,主管部门通常都不反对,都能比较容易地增加招生指标,而唯独忽略了学生的报考意愿和市场需求。实际工作中,有不少专业或区位、体制处于弱势的院校,招生形势不够乐观,大都希望通过疏通关系多要招生指标,以“打折录取”方式完成心目中预设的低层次目标。毫无疑问,这样的学校多了,总体招生计划便会呈现“爆炸式增长”,“完不成”也就在情理之中。以北京的“贯通培养”项目为例,该项目创造性地集成了优质高中及本科教育资源,2015年6所项目学校的招生计划共2190人,总计录取1180人,计划完成率为53.9%。而今年不仅项目学校增加到12所,招生计划也一下子增加到8252人,比去年增加6000多个名额,大大超出社会总需求,于是便不可避免地在总体上呈现出“招生计划用不完”“贯通培养受冷”“叫好不叫座”等现象,进而对社会形成误导,甚至影响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正确认识。显然,“有增无减”的行政思维和缺乏控制的计划审批是导致项目受挫的根本原因。[/SIZE][/P][P][SIZE=4]  诚然,正确地评判、引导一个改革项目,远非一文所能全面阐述,需要全社会集思广益、共同推进。只有知彼知已、立足实际,我们的决策才能更科学,方案才能更完善。(作者系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SIZE][/P]
              山间小溪
              在线情况
              703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财富1
                • 积分1451
                • 经验36110
                • 文章1459
                • 注册2012-02-05
                [SIZE=5]别给大学新生贴“标签”[/SIZE][P][SIZE=3]2016年08月24日  作者:施远圻 黄雨琦   来源:中国青年报[/SIZE][/P][P][SIZE=4]有人说,每年的开学季大概永远都是新生的“梦魇”,在全家人欢欢喜喜准备齐全地到达学校后,媒体的标签也就如期而至。行李准备得多是“娇生惯养”,全家齐上阵的送行队伍被理解成“生活不能自理”,独自前来报到的才是“有独立精神”的好学生。这些刻板印象式的标签,不由分说地“贴”到刚刚站到大学门口的学生身上。殊不知,沉甸甸的行李里可能满是家人的爱与期待,送行至校门是几代人分享这份多年拼搏的喜悦,只身前往是我们勇敢面对新征程的宣言。[/SIZE][/P][P][SIZE=4]  不仅是对于这些大学里的“新人”,媒体对于高等教育的标签从未消失过,从学生到学校都要用标签划分出一个高低贵贱。或许高考的志愿填报对你来说更像是一场“持币购物”,考了多少分,就报一个对应的学校。有人因进入“985”“211”而开心不已,也有人因发挥不利,没能进入名校而黯然神伤。但开始新的生活后,你应该明白,学校和学校间的区别在于历史,在于学风,在于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下来的精神。离开这些,只是校名的不同而已。所以,重新去认识你即将读书和生活的地方。要知道,即便贴着“学霸竞技场”的重点大学也会有学渣的存在,而“名不见经传”的也会是卧虎藏龙之地。[/SIZE][/P][P][SIZE=4]  同样地,我们在拒绝被标签的同时,更不应带着“标签”进入大学。可能你曾是一省状元,但需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或许你觉得自己平淡无奇,但大学是个让你发现兴趣,培养特长的地方。步入大学,意味着走进新的一个阶段,重新去学习、去发现、去成长,才应该是我们进入大学校门应有的心态。[/SIZE][/P][P][SIZE=4]  准大学生们在步入大学前,总会通过网络搜索自己将要去的城市、将要接触到的不同省市的同学,了解风土人情即可,切不要盲信那些被人贴上的标签。来自江苏的同学就读于福建一所二本高校,在她来到这所高校之前她觉得这是一个残破穷困的地方,并不是很喜欢这所学校,两年之后她对这个地方有了改观。这所学校空气还不错,而且人情味也很浓重。当她意识到自己喜欢上这个地方时,她已经快要毕业了,后悔自己太晚爱上这个地方。[/SIZE][/P][P][SIZE=4]  标签化的当下,小到一根针,大到一座城,都有它的标签。人们习惯标签化的当下,通过标签它们可以迅速地了解一个事物,但他们也失去自己给这些事物定标签的权利。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你的大学是别人眼中的重点大学,撕掉这层标签,你会发现它的不足;也许你被调剂到的专业不是那么热门,撕掉这层标签,你会看到它的有趣之处;也许你所在的城市小的可怜,撕掉这层标签,你会觉得小即便捷。[/SIZE][/P][P][SIZE=4]  作为准大学生,应该学会撕去那些毫无意义的标签。我们的大学,应该是属于我们的样子。我们活出的是自己的精彩,是被标签以外的自由世界。(龙岩学院 施远圻 浙江传媒学院 黄雨琦)[/SIZE][/P]
                山间小溪
                在线情况
                704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财富1
                  • 积分1451
                  • 经验36110
                  • 文章1459
                  • 注册2012-02-05
                  [SIZE=5]被骗女大学生之死能带来改变吗[/SIZE][P][SIZE=3]2016年08月25日  作者:杨三喜   来源:中国青年报[/SIZE][/P][P][FACE=楷体_GB2312][SIZE=4]个人信息泄露严重、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缺失,电信服务商在防范打击诈骗行动中的表现不如人意,电信实名制存在漏洞,都给了诈骗分子以可乘之机。[/SIZE][/FACE][/P][P][SIZE=4]  又是电信诈骗!山东准大学生徐玉玉因为被骗走9900元学费,当天傍晚与父亲报警返回时,自责伤心之下,突然昏厥,经抢救无效死亡。如果不是这场骗局,徐玉玉或许正在收拾行囊,前往南京邮电大学报到,可是这一切因为一个诈骗电话而改变。[/SIZE][/P][P][SIZE=4]  虽然徐玉玉的死不是骗子直接造成的,可没有这场骗局,一切就不会发生。骗局带走了徐玉玉的生命,也彻底毁掉了这个家庭的幸福,既让人痛心,又让人愤怒。[/SIZE][/P][P][SIZE=4]  徐玉玉去世之后,当地市民对骗子的诈骗行径非常愤慨,网络空间里,网友也是恨不得枪毙骗子。但是怒火既不能让徐玉玉复活,也很难改变电信诈骗猖獗的现实,甚至都不能帮助警察找到骗子。[/SIZE][/P][P][SIZE=4]  电信网络诈骗已然成为一大社会公害。据统计,2015年,全国法院审理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超过千件,诈骗金额上百万元、上千万元乃至上亿元的案件都有。每年民众因为电信诈骗损失金额高达100亿元。受骗者广泛,不仅农村的老人,城市知识分子和精英,甚至汤唯等明星,都有遭遇电信诈骗的经历。电信网络诈骗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俨然已经是“全民公敌”,[/SIZE][/P][P][SIZE=4]  个人信息泄露泛滥,电话实名制登记不严,受害者防范意识不强等,都是造成电信网络诈骗猖獗的主要原因。在徐玉玉被骗案件中,骗子以发放助学金为由打电话给徐玉玉的母亲,实施精准行骗。而在追查过程中,发现诈骗电话以171开头,没有实名登记,实际归属地不明。加上徐玉玉家人又疏于防范,轻信了骗子。悲剧就这样酿成。[/SIZE][/P][P][SIZE=4]  电信网络诈骗案每天都在发生,民众已经对它有些“审美”疲劳,见怪不怪了。徐玉玉被骗的数额并不高,她的遭遇之所以能够进入公众视野,是因为她为此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尤其让人痛心。这同前不久甘肃一名农村教师被骗走23万元毕生积蓄之后自杀身亡一样,都是以受害人的惨烈结局而受到社会关注。[/SIZE][/P][P][SIZE=4]  我们无法苛责徐玉玉和她的家人缺乏防范意识,在被骗之后不能淡然应对。一个未经世事的准大学生,在精巧的骗术面前能有怎样的抵抗力?如果不是家境贫寒,她又怎会在被骗之后背负那么沉重的心理压力以至于急火攻心。我们应该追问的是,猖獗的电信网路诈骗什么时候到头?[/SIZE][/P][P][SIZE=4]  不幸的是,此前,我们对甘肃教师的同情和对骗子的愤怒,并没有带来现实的改变。甘肃教师被骗自杀,也没有阻止徐玉玉的悲剧。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加大了对电信诈骗案的打击查处力度,也加大了对防范电信诈骗案知识的宣传力度,但是电信诈骗案依然猖獗。[/SIZE][/P][P][SIZE=4]  其中折射的现实是,个人信息泄露严重、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缺失,电信服务商在防范打击诈骗行动中的表现不如人意,电信实名制存在漏洞,都给了诈骗分子以可乘之机。如果不能改变这种状况,徐玉玉之后,仍然会有“李玉玉”“张玉玉”被骗。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土壤不能消除,悲剧就将不断发生。我们会发现悲剧之后,现实依然不堪,而这才是最让人痛心的地方。[/SIZE][/P]
                  山间小溪
                  在线情况
                  70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322
                    • 经验137306
                    • 文章6134
                    • 注册2015-01-28
                    [QUOTE][b]下面引用由[@opp]发表的内容:[/b]

                    “贯通培养”为啥“叫好不叫座” 2016年08月23日  作者:王寿斌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始于去年试点的“贯通培养”,是北京市教委为探索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新路径而推出的重大改革项...[/QUOTE]
                    [P]改革成了教育宣传的一个标语,而各种各样的推陈出新不过是教育敛财的一个手段,缺乏对学生生命成长的关注,仅让教育当作一个炒作的噱头,而不是专注于更好地改进教育,也不过是一阵歪风邪气罢了。[/P]
                    在教育中,我刚刚开始,请多指教,谢谢!我只想写下去,用自己的执着和爱杜撰一个教育故事,写成一个教育传奇
                    在线情况
                    706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322
                      • 经验137306
                      • 文章6134
                      • 注册2015-01-28
                      [QUOTE][b]下面引用由[@opp]发表的内容:[/b]

                      别给大学新生贴“标签” 2016年08月24日  作者:施远圻 黄雨琦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有人说,每年的开学季大概永远都是新生的“梦魇”,在全家人欢欢喜喜准备齐全地到达学校后,媒体的标签也就如期而...[/QUOTE]
                      [P]成长从来就是自行其道的,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路径,只要我们可以保持自己内心的平静,坚持把自己放在一个不断超越的空间,让自己的生命实现一个梦寐以求的圆满。[/P]
                      在教育中,我刚刚开始,请多指教,谢谢!我只想写下去,用自己的执着和爱杜撰一个教育故事,写成一个教育传奇
                      在线情况
                      707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322
                        • 经验137306
                        • 文章6134
                        • 注册2015-01-28
                        [QUOTE][b]下面引用由[@opp]发表的内容:[/b]

                        被骗女大学生之死能带来改变吗 2016年08月25日  作者:杨三喜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个人信息泄露严重、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缺失,电信服务商在防范打击诈骗行动中的表现不如人意,电信实名制存在漏洞,都...[/QUOTE]
                        [P]诚信建设一直在路上,只是我们的代价太大了,总要用鲜血和生命,完成社会建设的实现。[/P]
                        在教育中,我刚刚开始,请多指教,谢谢!我只想写下去,用自己的执着和爱杜撰一个教育故事,写成一个教育传奇
                        在线情况
                        708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积分1063
                          • 经验6522
                          • 文章1059
                          • 注册2007-06-30
                          看到标题涉及“电信”二字,就想到了垄断,想到了垄断,就想到了一切皆有可能。。。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6 queries.